2023-05-03
郭美懿整理
4年前,小瑩結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才知道先前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等症狀,並非會計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其實都是肺動脈高壓警訊!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指出,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確診後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呼籲民眾留意「喘、咳、血、腫、暈」5大症狀,或是運動耐受力明顯下降,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就應到心臟專科就醫診治。
閱讀更多
2023-01-06
照護線上
「醫師,這幾天我的耳朵會癢,結果抓一抓就有水流出來。」80歲的老爺爺指著耳朵抱怨。「噢,這是帶狀疱疹。」醫師仔細看了病灶,慎重地說,「帶狀疱疹長在耳朵,可能會影響聽力,一定要趕快治療喔!」使用口服抗病毒後,老爺爺的水泡仍持續增加,且出現顏面神經麻痺,臉歪一邊的狀況,趕緊安排住院接受針劑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才順利控制住病情。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醫師指出,令老爺爺持續困擾的是疱疹後神經痛,三不五時顏面會感到抽痛,左側臉部的肌肉也經常抽搐,影響表情。
閱讀更多
2022-12-14
郭美懿
高齡者一睡醒就發現一邊耳朵聽不到?這可不是老化或重聽,而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的好發期,患者多半是睡醒後突然發現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並有耳鳴、悶塞感,其中還有約25%的患者會伴隨眩暈等狀況。
閱讀更多
2022-11-09
郭美懿整理
隨著疫情趨緩,民眾生活慢慢回歸日常,但有些人疫後身材變形,還出現易喘、疲倦無力等症狀,擔心是長新冠後遺症,但到診間檢查,竟發現是甲狀腺低下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2-10-20
郭美懿
國內迄今已經有超過1/4的人口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不少人康復後出現疲倦、胸悶、腦霧等「長新冠」症狀,但也有人出現突發或持續性心跳加速,而且做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查等,均找不出病因,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醫師解釋,這些病人罹患的是「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也屬於長新冠的一種類型,目前國內外都已發現不少案例。
閱讀更多
2022-09-1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全球一年有1400萬人罹癌,每年超過800萬人死於癌症。從西醫觀點來看,癌細胞本身就是自體細胞病變,當人體免疫力強時,癌細胞處於休眠狀態;一旦免疫系統下降,再加上長期疏忽和糟蹋身體,就會加速孕育出癌細胞最愛的環境,活化壯大癌細胞,形成癌症的機率相當高。
閱讀更多
2022-08-31
林凱信醫師
根據衛服部統計資料,肝癌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名,大部分肝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通常發現時都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閱讀更多
2022-08-22
謝政言醫師
上了年紀,除了外貌的改變,身體健康也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而熟齡世代隨著年紀增長,口腔也逐漸浮現出許多狀況;這些症狀不僅為生活帶來困擾,也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前兆。
閱讀更多
2022-06-01
郭美懿
本土疫情升溫,民眾心理壓力也隨之驟升,有OL因同事確診致工作量增加,下班還要料理家務,壓力爆棚下開始大量落髮,甚至出現局部毛髮稀疏狀況。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怡慈表示,壓力是女性常見的生理性落髮原因,若日常落髮超過200根就應該求醫,但切勿過度緊張,避免「壓力賀爾蒙」影響生髮,而通常經由治療和影響生髮的壓力事件結束後,都能恢復以往髮量。
閱讀更多
2022-04-22
郭美懿
國內疫情升溫,目前已累積逾4.2萬人確診,由於近來單日新增約2000餘例,並以每天10~30%趨勢發展,全台各縣市已陸續啟動輕症在家照護,指揮中心也開放公費「清冠一號」治療使用。目前全台已有1000多家中醫診所支援視訊問診;若為確診接觸者或高風險接觸工作者,也可以經醫師評估後提早預防性投藥,以10天療程來說,自費約在3000~3300元左右。
閱讀更多
5/ 16
第 5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