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林靜芸醫師
護唇膏基本上應包含保濕成分,加上油脂混合,形成保護膜才會有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推薦消費者尋找含有凡士林、蓖麻油、甘油、神經醯胺、大麻籽油、矽油、礦物油、乳木果油、椰子油、酪梨油、橄欖油等成分的護唇膏。如果待在戶外,還建議加上含有SPF30以上防紫外線傷害的成分。
閱讀更多
2024-04-01
郭美懿整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尚未平息,上週竹北一家舒肥肉類咖哩餐廳,也傳出民眾用餐後腸胃不適、狂拉肚子;今日(4/1)北市又傳出4位民眾到中山區連鎖壽司店用餐,「噁心嘔吐、腹瀉、起紅疹」,疑似又是一起食物中毒案。其實除了米酵菌酸這個致命細菌,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類型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4種,究竟什麼狀況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2024-02-07
趙閎毅
隨著農曆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準備慶團圓,老中青幼家人歡聚的時刻,大家從各地回到家鄉過年,正是長輩再開心不過的事,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長輩漸漸有失智的現象,更需要家人的陪伴、關心與諒解。
閱讀更多
2024-01-23
郭美懿
入冬最強寒流襲來,氣象局已發出低溫警報,示警部分區域甚至可能來到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據消防署發布統計,光是1/20~1/22這3天,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到院前心肺停止)人數就高達241人,最年輕的死者僅43歲。醫師提醒,隨著氣溫下降,特別是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們,務必格外注意保暖,並確保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一旦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噁心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1-03
NOW健康
現代人愛美、注重身材管理,許多業者看準商機,紛紛推出減重代餐產品,特別標榜「吃了就能瘦」或「以低熱量的代餐來取代一餐」。消費者該如何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做選擇?輔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王貝文表示,最大差別在於熱量、醣類、蛋白質的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補充蛋白粉雖可幫助肌肉增長,但吃過量恐影響肝、腎功能;乳糖不耐症患者攝取乳清蛋白粉可能會有腸胃不適問題。
閱讀更多
2023-10-20
NOW健康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2023-10-17
NOW健康
近來時序入秋,天氣逐漸轉涼,原有濕疹、汗皰疹的患者也容易復發。若夏天嗜吃冰冷飲食,埋下脾胃虛弱隱憂,到了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就要小心皮膚疾病的反撲效應。
閱讀更多
2023-10-12
NOW健康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2023-10-06
NOW健康
男性攝護腺隨著年紀老化,脂肪堆積、組織增生,50歲以上過半數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隨著年紀增長罹患機率愈來愈高,又有男人長壽病之稱。如果排尿困擾已對影響生活,且藥物無法緩解,醫師建議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隨著治療方式日新月異,目前鈥雷射療法已能安全有效解決排尿困難的問題,降低復發率。
閱讀更多
2023-08-23
NOW健康
台灣夏季高溫多次創下歷史紀錄,造成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的人數增加,根據衛福部資料,光是今年7月1日至15日,熱傷害就診人數就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而全球均溫更於今年7月的第1周內破3次紀錄,面對節節高升的氣溫,若未做好避暑的準備,很有可能就會引發中暑,使人出現低血壓或體溫升高,卻未出汗等中暑症狀。究竟什麼是中暑?待在室內也會中暑嗎?又該如何預防呢?
閱讀更多
3/ 16
第 3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