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郭美懿
入夏後溫度逐日飆高,流汗多、尿量少,尿液濃度增高,也讓夏天成為結石好發的季節。據統計,尿路結石患者一年內復發率可達10~30%,五年內則有高達50~60%的人會再次發作,嚴重者可能導致腎臟永久傷害、甚至是引發敗血症!醫師提醒,結石患者每天應補充2000cc以上水分,尤其是需長時間在炎熱氣候下的工作者更要當心,應多補水、不要憋尿。避免隨天氣轉熱導致尿路結石復發。
閱讀更多
2022-05-30
NOW健康
亞洲換心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確診了,他在第一時間發訊給院內同仁,分享自己罹病經驗,在400多字短文中,提醒3大重點,並建議員工如也染疫,可多吃8種容易下嚥的食物、3種能舒緩不適的藥物。
閱讀更多
2022-05-27
郭美懿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連日確診人數皆在8萬上下徘徊,不少人正處在痛苦的染疫病症中,但也有不少人結束隔離、快篩陰之後,仍為咳嗽、流鼻水等併發症所苦。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許多確診者結束隔離後、快篩呈現陰性,就以為自己沒事了,其實這只是證明病毒濃度已下降到不會傳染他人而已,身體仍可能留下併發症及後遺症。
閱讀更多
2022-05-20
郭美懿
國內染疫人口累計已破百萬大關,確診案例已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身邊的好友至親。面對病毒步步進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基本防護都要做好,但如果還是確診,究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2022-05-05
郭美懿
進入5月後氣溫逐漸上升,適時 補充水分 ,可避免脫水造成身體不適。但醫師提醒,消暑解渴最好選擇純水或礦泉水,若想增加清涼感可喝氣泡水,但建議選擇成分單純、不加糖或其他添加物者,才能避免喝進過多糖份,而腸胃不好的人也要避免飲用氣泡水,以免引發胃食道逆流或腹脹。
閱讀更多
2022-04-06
郭美懿
近日疫情多點爆發,6日新增28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估疫情可能還要半個月才會到達高峰,更有醫師預估Omicron恐燒3個月。社區感染風險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並施打疫苗,也可以依循六大營養指南讓免疫功能正常發揮,從飲食方面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2-03-28
郭美懿
迎接清明連假到來,歡聚出遊之餘,可要注意諾羅病毒來襲!據疾病管制署急診就醫監測資料顯示,從228連假後急性腸胃炎就開始在全台流行,每週逾10萬人腹瀉就醫,檢測多為諾羅病毒感染。醫師提醒,雖然諾羅引起的上吐下瀉通常在3天內緩解,但長者、慢性病、腎或心臟病疾患易發生嚴重病例,有相關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
閱讀更多
2022-03-08
NOW健康
1名32歲女性生完第1胎後,就有輕微漏尿,平日忙於照顧寶寶,常常睡眠不足,孰料1年後咳嗽、大笑、跑跳時會不由自主漏尿,加上頻尿等因素,每次帶寶寶出門前都不敢喝水,導致一直發生尿道膀胱及陰道炎,持續治療3個月仍未復原,最後透過陰道雷射和電刺激治療,同步配合凱格爾運動復健3個月,漏尿情況逐漸改善,加上適當 補充水分 ,尿道膀胱炎也不再反覆發生。
閱讀更多
2022-03-04
郭美懿
好不容易晴朗回暖,週末又將變天!中央氣象局預報顯示,週六(3/5)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轉涼,氣溫將驟降6~8度,週日晚間更將迎來新一波冷氣團,屆時中部以北將轉為濕冷天氣,北台灣氣溫更將驟降到12度左右。正值春季加上疫情趨緩,許多民眾出門賞花及泡湯,但春季早晚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及做好保暖措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建議採多層式穿搭法,適時增減衣物,來防範溫差與低溫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1-09-10
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 譚敦慈老師
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喝多少水才正確?怎麼喝才對健康最有利?以下飲水的守則,提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6/ 16
第 6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