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規律

顯示第 28129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身體或精神累,都是自律神經機能下降!1招調節疲勞程度,每天5分鐘找回健康生活

tCol 2022-09-02

山田知生

身體或精神累,都是自律神經機能下降!1招調節疲勞程度,每天5分鐘找回健康生活

人體如此複雜精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掌握自己身體的疲勞程度呢?如果有某種客觀參考依據,而不僅僅是「好像有點累啊」的自我感受,應該有助於儘早發現並處理常見的「無自覺疲勞」等警訊。

閱讀更多

不讓書店淪時代眼淚,民航機長拿出退休金辦「獨書獎」!尋找獨立書店之美,感受有溫度的相遇

tCol 2022-09-02

郭美懿

不讓書店淪時代眼淚,民航機長拿出退休金辦「獨書獎」!尋找獨立書店之美,感受有溫度的相遇

習慣了電子媒體的短暫炫目,電商購物的便利快捷,你有多久未曾造訪一家書店,藉著觸碰書頁的手感,讓思緒在字裡行間飛翔?或許閱讀實體書是一種老派,那麼散落在台灣角落的數百家獨立書店,就是守住這種美好的存在。

閱讀更多

肝癌沒有明顯症狀,通常發現時都為時已晚!掌握護肝4法遠離肝病

tCol 2022-08-31

林凱信醫師

肝癌沒有明顯症狀,通常發現時都為時已晚!掌握護肝4法遠離肝病

根據衛服部統計資料,肝癌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名​,大部分肝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通常發現時都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閱讀更多

心臟老是怦怦跳?全台逾23萬人罹心房顫動,有5症狀要小心!醫教「這樣做」降5倍中風危機

tCol 2022-08-30

郭美懿

心臟老是怦怦跳?全台逾23萬人罹心房顫動,有5症狀要小心!醫教「這樣做」降5倍中風危機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3至50萬人有心房顫動的疾病,60歲以上每100人就有4人罹患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族群,比例更拉高至1成。一旦發現「心臟怦怦跳」的不 規律 跳動狀況,就有可能是心房顫動,將大幅增加中風的危險!

閱讀更多

她停經3年又出血,還以為躲過更年期「回春」!國健署揭8症狀提醒:小心「子宮膜癌」上身

tCol 2022-08-18

郭美懿

她停經3年又出血,還以為躲過更年期「回春」!國健署揭8症狀提醒:小心「子宮膜癌」上身

台灣女性約在45歲開始進入更年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月經週期變得不 規律 ,但如果停經後再出血,可別以為是身體「回春」,有可能是子宮內膜出現癌變!

閱讀更多

近視對眼睛很傷,可能導致失明!醫師圖解: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

tCol 2022-08-12

照護線上

近視對眼睛很傷,可能導致失明!醫師圖解: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

近視主要原因是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無法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近視是遠方的景物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影像;因看遠處會較模糊、看不清楚;看近處會較清楚,故稱為「近視」。

閱讀更多

以前我總懷疑老公有問題,滿腦都想做愛,後來才明白性是享受、愉悅!14性生活好處,讓女人更美麗

tCol 2022-08-05

邦妮

以前我總懷疑老公有問題,滿腦都想做愛,後來才明白性是享受、愉悅!14性生活好處,讓女人更美麗

性教育,一般在學校都是青少年時期的課程,大約會在十三到十四歲左右接觸到性教育。亞洲國家普遍都是在這時候才開始有性教育。而談到關於性教育,很多都是避而不談,或是抱持著錯誤的觀念,覺得性是很可恥的事,總是認為談論性是很骯髒的事情。相信跟我同世代的人,甚比我年輕更多的人,都被教導認定性教育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如果有女性談論到性話題,就是傷風敗俗。

閱讀更多

子女好父母才會好!她靠遊輪式理財法,58歲就當奶奶、子女大學畢業有房子車子妻子...五子登科

tCol 2022-08-02

莊雅珍

子女好父母才會好!她靠遊輪式理財法,58歲就當奶奶、子女大學畢業有房子車子妻子...五子登科

這個世代,多數大學畢業生很難達到「五子登科」的目標,有些人甚至可能犧牲健康,或永遠無法達到,孤老一生,如果這時父母給予「遊輪式理財法」的協助,人生就可以像我們那個世代一樣按部就班的實踐……經濟安排好,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大事,就不會受到貧窮的耽誤,子女的人生Keep going,做父母的才不會憂慮,這就是我說的「子女好,父母才會好」。

閱讀更多

血管硬梆梆,當心引發中風、失智!每天3分鐘顫掌活絡氣血,50後肩頸鬆、慢老變年輕

tCol 2022-07-2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血管硬梆梆,當心引發中風、失智!每天3分鐘顫掌活絡氣血,50後肩頸鬆、慢老變年輕

你以為血管彈性變差、血液循環不好「沒什麼」,但這些小毛病可能衍生出全身的健康問題,小至手腳冰冷,大到中風、心肌梗塞等,都可能是血管不健康所引發。

閱讀更多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醫師推3招自保

tCol 2022-07-27

陳志銜醫師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醫師推3招自保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超過2年,現已有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而其中高血脂患者,確診後的死亡風險竟高達2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