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林靜君談心室
最近政壇名人墜樓身亡,引起大眾一陣驚愕:「以為他過得好好的,怎麼會這樣?」有人緬懷他的風度,有人懊惱沒有再多關心他一些。到底在那一躍而下之前,他經歷了些什麼,以致於這麼決絕的告別?
閱讀更多
2022-10-27
郭美懿
一上台,譚敦慈就像廣告裡的電動兔子在舞台上走個不停,她語速極快、身材纖細,不用麥克風卻能讓聲音傳得老遠,瞬間就炒熱200多人的場子。「最毒不是婦人心,最毒是『不動症候群』!」她幽默一語,惹得全場哄堂大笑,接著說:「研究指出,坐著不動1小時,就會少活22分鐘;國健署統計,國人每天會坐著6小時,等於少活2個多小時,所以大家趕快站起來跟我一起動!」
閱讀更多
2022-10-27
NOW健康
近年來運動風潮盛行,只是運動項目百百種,什麼樣的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呢?事實上,唯有 規律 的有氧運動能促進心肺適能,頻率要1週3次以上、時間至少30分鐘,藉由此方式慢慢就能提升運動耐受度。
閱讀更多
2022-10-26
丁菱娟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健檢報告有紅字出現,不管有三高或慢性病,醫生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注意飲食以及多運動。」看來飲食和運動,的確是改善所有慢性病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多運動可幫助健康的概念已經深植人心。
閱讀更多
2022-10-25
蕭婷方
《今周刊》於10/25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莊宜芳、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合勤健康事業總經理李柏憲,以「迎向熟齡健康生活」為題,鼓勵長者著重自身健康並預先規劃未來,才能愜意、有尊嚴的享受退休生活。其中,運動被視為老後健康最重要的一環。專精失智症研究的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表示,想預防失智、延緩老化,最好在進入中年後就保持「三動」:運動、動腦、社會互動。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也從多年臨床經驗發現,擁有運動習慣的人腸道健康比較好,運動更能促進腸胃蠕動、提升體內環保,鼓勵大家養成 規律 運動習慣。
閱讀更多
2022-10-21
偉文隨筆
我翻找出我的筆記本,念了叔本華這位哲學家所寫的一段話:「當你回顧一生時,它看似規劃好的劇情,當你身歷其境時,卻是一團糟,只是一個接一個而來的意外,事後你再回顧時,卻是完美的。」
閱讀更多
2022-10-21
NOW健康
「醫師,快幫我爸爸治療!他的血壓突然飆高,頭昏腦脹、嘔吐、全身無力,站也站不穩。」經檢查發現該名男性的收縮壓已突破180mmHg,必須進行緊急治療,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王火金指出,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施打防止眩暈的藥物,並留院打點滴補充營養劑約2小時後,終於將血壓降到安全範圍。
閱讀更多
2022-10-20
郭美懿
80歲的蔣奶奶3個月前在自家床邊跌倒,摔斷右邊髖骨,家人和醫師討論開刀的風險後,決定不開刀。之後蔣奶奶就只能躺在床上,無法下床,而且只要一翻身,骨折處就痛得厲害,導致蔣奶奶每天情緒低落。因長期臥床,蔣奶奶也經常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及肺炎,尾骶骨也出現褥瘡,體重比3個月前少了10公斤,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而每次感染都一次比一次更衰弱…。
閱讀更多
2022-10-13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明芳原本個性開朗、愛笑,可是突發的家庭風暴,讓她失去了快樂的光彩,加上工作業務繁忙、壓力龐大,對生活和工作感到絕望、焦慮,她覺得自己一點都不開心、看什麼都不順眼,心裡充滿了負面思想。
閱讀更多
2022-10-11
莊宜芳醫師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人們的生活有了劇烈的改變,不僅如此,疫情對於群體的身體或生理健康也帶來巨大影響。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