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親密關係

顯示第 2312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70

40歲後,別再唱「太委屈」!成熟的人會勇敢說出「這句話」,你沒有對不起誰

tCol 2019-10-16

梅樂蒂‧碧緹

40歲後,別再唱「太委屈」!成熟的人會勇敢說出「這句話」,你沒有對不起誰

我們能說出自己想法。學會說:「這就是我的想法。」我們的意見可以與他人相左,那並不表示我們是錯的。不必因此改變自己的想法,別人也是如此,除非其中一方想要改變。

閱讀更多

女人50後的智慧,在於懂得傾聽!每天10分鐘做「5個對話練習」,人生越走越輕盈

tCol 2019-10-15

史蒂夫‧史考特, 貝瑞‧達文波特

女人50後的智慧,在於懂得傾聽!每天10分鐘做「5個對話練習」,人生越走越輕盈

展現同理心的傾聽方式,稱為主動傾聽(empathic listening),這代表你願意擺脫不斷被干擾的心緒,以中立的態度來聆聽對方的話語。在聆聽時展現同理心,能令說話者感到安適,覺得自己受到認可和理解。

閱讀更多

說到底,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中年後學會2件事,一個人輕鬆自在更快樂

tCol 2019-10-10

林靜君談心室

說到底,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中年後學會2件事,一個人輕鬆自在更快樂

最近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受到很多討論,女主角陳嘉玲年近40歲,赫然發現自己沒車沒房沒老公,然後還丟了工作,正式加入魯蛇行列。這故事勾動起諸多的女性心有戚戚焉,朋友J每回追劇必哀號,「所以呢?一個人有什麼不好?!」

閱讀更多

一個人也好,我不孤單!成熟女人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年過50歲後,不要為了寂寞而找伴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一個人也好,我不孤單!成熟女人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年過50歲後,不要為了寂寞而找伴

因此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於是否找到了正確伴侶感到不安,懷疑對方是否確實是自己所要的,或是懷疑自己和對方在一起,只是因為自己不想傷害對方,只是因為自己不習慣於孤獨。

閱讀更多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在正面的意義上,如果自己覺得對伴侶負有責任,他會希望對方過得好,會避免所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行為,他會以尊重、溫柔和重視的態度對待對方。然而,負責並不代表必須忘我地為伴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對。

閱讀更多

不要讓年紀限制你!跟著心理專家做「7個練習」,50歲後找到源源不絕的正能量、創造陽光小孩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不要讓年紀限制你!跟著心理專家做「7個練習」,50歲後找到源源不絕的正能量、創造陽光小孩

請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曾經怎麼樣毫無偏見地觀察這個世界,許多你如今所擁有的關於美與醜、對與錯的規則,當時根本就不存在,事物就像它們本身那麼簡單。耐人尋味的是,就連那些有個著實悲慘童年的人,也都能憶起童年的這種輕鬆。

閱讀更多

沒有所謂「完美的人生」,50歲後該自由了!面對不良關係,我們勇敢放手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沒有所謂「完美的人生」,50歲後該自由了!面對不良關係,我們勇敢放手

過於配合的人也有自我價值感的問題,他們深信,自己留不住如此完美的伴侶,這又會導致他們逃避與那個完美對象建立固定的關係,或是總在親密的時刻過後再度與對方保持距離。

閱讀更多

想辭職回家照顧病父,卻被罵覬覦遺產!避免財產紛爭,50歲起開始「終點練習」

tCol 2019-10-02

林靜君談心室

想辭職回家照顧病父,卻被罵覬覦遺產!避免財產紛爭,50歲起開始「終點練習」

H考慮是否辭職返鄉專心照顧生病的爸爸,因為哥哥一家雖然和爸爸同住,但對老人家的事,多半不聞不問,她實在不忍。不料,H無意中得知大嫂對外說,她是覬覦家產而假裝有心,大嫂甚至當她的面說,「我娘家的姊妹都很自愛,父親過世後女兒都是自願拋棄繼承,不會拿家裡一分一毫」。

閱讀更多

到了50歲,還是像長不大的「成年小孩」?勇敢拒絕父母,才能擁有快樂自由的未來

tCol 2019-09-20

吳姵瑩

到了50歲,還是像長不大的「成年小孩」?勇敢拒絕父母,才能擁有快樂自由的未來

只是在情緒勒索的痛苦,以及跳脫後的未知和恐懼之間,更多的人往往會選擇站在熟悉的位置上,持續關係模式。困難之處在於:你待在這個位置愈久,就會愈來愈覺得安全;畢竟在酬賞機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需要的關係認可感與歸屬感。

閱讀更多

當你擁有舒服的關係,你就不會需要父母—40歲後想擁有幸福快樂,不為母親的眼淚負責

tCol 2019-09-18

吳姵瑩

當你擁有舒服的關係,你就不會需要父母—40歲後想擁有幸福快樂,不為母親的眼淚負責

說來有趣,當那股原諒的感受出現後,她看伴侶的眼光也變得不同了。從原本總是批判、易怒,容易不滿足與不開心的狀態,慢慢地變得開放,讓她能看見對方更多的好、欣賞對方,也開始能感謝對方的付出。她自己也慢慢地褪下盔甲,接納心中的幸福與被愛的感受,好好享受愛與被愛的狀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