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認知行為治療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0

上班族胸悶、頭痛查不出病因?竟是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tCol 2025-03-28

NOW健康

上班族胸悶、頭痛查不出病因?竟是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45歲的L先生是位忙碌的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情形。他多次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就在他感到無助時,有朋友建議他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L先生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以後可能用得到」物品塞爆整間屋,當心是「囤積症」警訊!醫教3方法清爽生活:每天只要10分鐘

tCol 2024-12-04

郭美懿整理

「以後可能用得到」物品塞爆整間屋,當心是「囤積症」警訊!醫教3方法清爽生活:每天只要10分鐘

年終歲末之際,許多人已著手準備大掃除,但當你環顧四周,面對家中堆積成塔的「以後可能用得到」的物品,或是衣櫃裡一疊疊塵封已久不會再穿的衣服,是否無從下手、遲遲不知該從哪裡整理起?這些看似常見的囤積現象,一旦情況逐漸加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生活空間明顯受限、無法正常使用家具等,就可能需要特別留意,因為這可能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

閱讀更多

「年紀愈大睡愈少」正常?當心是「腦部退化」警訊!中醫師提兩方向改善失眠:睡得飽才活得好

tCol 2023-04-26

羅佳筠

「年紀愈大睡愈少」正常?當心是「腦部退化」警訊!中醫師提兩方向改善失眠:睡得飽才活得好

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有失眠的困擾,壓力大、缺乏運動且愛用電子產品,是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的部分原因,透過行為治療、調節日夜節律,可大幅改善。

閱讀更多

罹乳癌10年轉移骨頭,她哭喊「不要救我,錢留給女兒」!醫這句話暖哭3.8萬人:不會讓妳痛苦的

tCol 2023-03-21

胡肇芳、郭美懿整理

罹乳癌10年轉移骨頭,她哭喊「不要救我,錢留給女兒」!醫這句話暖哭3.8萬人:不會讓妳痛苦的

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且有年輕化趨勢。乳房外科醫師江坤俊透露,有位抗癌近10年的病患近來病情加重,竟求他「別救了」,想把賺來的錢留給女兒。這番話讓江坤俊感到心疼,在心中對病人許諾:「我會更努力,如果我真的不行,我也不會讓妳痛苦」,暖哭3.8萬名網友。

閱讀更多

罹癌前活力滿滿,治療累到懷疑人生…逾6成乳癌患者「癌因性疲憊」,醫揭5方法改善:千萬別放棄

tCol 2023-01-16

癌症希望基金會

罹癌前活力滿滿,治療累到懷疑人生…逾6成乳癌患者「癌因性疲憊」,醫揭5方法改善:千萬別放棄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年超過1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根據統計,有高達6至9成的乳癌病人飽受癌因性疲憊所苦,甚至有人因為虛弱、沒有元氣,想放棄治療。癌因性疲憊可以透過運動、飲食等非藥物方法,以及藥物來改善,乳癌姊妹千萬不要被癌因性疲憊打敗。

閱讀更多

失眠會好嗎?藥物劑量愈吃愈重怎麼辦?醫師4招找回優質睡眠,一覺到天亮

tCol 2020-09-09

林芷揚

失眠會好嗎?藥物劑量愈吃愈重怎麼辦?醫師4招找回優質睡眠,一覺到天亮

失眠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不少患者因失眠到門診看診時,都已經是長期服用藥物、劑量越吃越重,甚至吃藥也無效的情況。提醒民眾,如果長期無法透過良好的睡眠修復身體機能,未來容易產生更多健康問題。醫師表示,只要用對方法、持之以恆,失眠其實是可以改善的。

閱讀更多

手碰鍵盤就發抖!網美照片被惡搞 網路霸凌恐釀憂鬱症

tCol 2018-10-04

林芷揚

手碰鍵盤就發抖!網美照片被惡搞 網路霸凌恐釀憂鬱症

甲小姐在社群媒體擁有高人氣,經常秀出美照,每次發文都吸引大批網友按讚。不料,某天她卻遭人公布以前和同學出遊的合照,引發網友議論,直說甲小姐很會修圖、本人和網路差異很大,甚至惡搞她的照片加以嘲諷、羞辱。

閱讀更多

減藥不一定是「滅藥」 6步驟讓妳找回睡眠力

tCol 2017-11-28

三民書局

減藥不一定是「滅藥」 6步驟讓妳找回睡眠力

停用安眠藥幾乎是每個用藥患者相同的夢想,但減藥失敗也是絕大部分人的共同經驗。其實,安眠藥減量是長期抗戰,如果沒有層次分明的作戰計畫,往往只會徒勞無功。相反地,若有合理的目標與確切的作法,安眠藥減量過程中小小的辛苦,其實就像運動過程中的撞牆期。預期會出現,也真的會出現,事先知道這是正常現象,相信這些不舒服終究會消失,熬過了,也就沒事了。

閱讀更多

癌友常擔心復發 如何拆除「不定時炸彈」?

tCol 2016-11-28

健康醫療網

癌友常擔心復發 如何拆除「不定時炸彈」?

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之後,最擔心的莫過於復發,心裡就好像是有顆「不定時炸彈」般,隨時會引爆;要如何才能拆下心中這顆看不見的炸彈呢?臨床心理師指出,透過 認知行為治療 、正念減壓療法、生理回饋治療等方法,可以讓癌友身心獲得調適。

閱讀更多

紙張、衣物塞爆住所 也是一種「文明病」東西捨不得丟?小心儲物症上身

tCol 2016-03-24

林思宇

紙張、衣物塞爆住所 也是一種「文明病」東西捨不得丟?小心儲物症上身

「儲物症」已列入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患者喜歡堆積不見得需要的物品,把環境弄得亂七八糟,也對周遭人們造成生活妨礙。

閱讀更多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