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誤解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50

孩子長大了,丈夫也走了!妻子:乾脆甩開所有人生規範,一切自己說了算,我的世界,我做主

tCol 2023-10-06

若竹千佐子

孩子長大了,丈夫也走了!妻子:乾脆甩開所有人生規範,一切自己說了算,我的世界,我做主

人只要活得夠久,就能馬上想起記憶深處的各種笑容。桃子知道,有些笑令人感到幸福,有些笑就像剛才一樣無法遏止。經驗告訴她,那種笑多半是由深層的絕望轉化而來。不過桃子覺得剛才的笑似乎不大一樣。現在她的狀況跟絕望離得可遠了;但要說是喜悅嘛,那更不可能。硬要說的話,剛才的笑,是淡然等待歲月流逝的笑。當中到底隱含著什麼情緒?「真是麻煩的傢伙!」桃子有點無奈,但也因此找到了新的疑問。

閱讀更多

投資能夠保本又成長,是真的嗎?專家:1方法判斷是投資機會還是金融陷阱

tCol 2023-09-22

肯恩.費雪, 菈菈.霍夫曼斯

投資能夠保本又成長,是真的嗎?專家:1方法判斷是投資機會還是金融陷阱

你完全無法又保本又追求資產成長。你不可能只擁有上漲波動,卻沒有下跌波動。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那他們就是在騙你。或許,他們是無心這麼說的,是不良示範;但也有可能是有心這麼說的,那是更糟糕的示範!你愈是追求成長,就愈要預期波動率會更大。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請你現在就接受,才不會有不合理的預期。

閱讀更多

耳鳴與胃食道逆流同時發生!有因果關係?醫師破迷思

tCol 2023-09-11

NOW健康

耳鳴與胃食道逆流同時發生!有因果關係?醫師破迷思

除了年紀大內耳功能退化,生活中壓力過大、經常失眠、過勞及高油、高鹽的飲食型態,都是可能誘發耳鳴的原因,然而,耳鳴的背後,可能不單純只是耳朵的問題。曾有媒體報導指出,有1名飽受耳鳴困擾的患者,服藥2年都未見改善,後來發現是「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導致咽喉炎,進而引發中耳炎,因耳咽管受損釀成耳鳴。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事實上,胃食道逆流和耳鳴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耳鳴真正的致病原因與內耳神經萎縮、損傷有關。

閱讀更多

侯友宜拋「2類人廢巴氏量表」…巴氏量表是什麼?10評估項目一次看,ICU醫曝常見2爭議

tCol 2023-08-31

胡肇芳整理

侯友宜拋「2類人廢巴氏量表」…巴氏量表是什麼?10評估項目一次看,ICU醫曝常見2爭議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80歲就廢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等4大主張,周三(8/30)在臉書加碼「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也可取消巴氏量表」等政見。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8/31)在院會指示,研議符合照顧事實且簡政便民的多元認定方式,不分年齡、疾病型態或經濟能力,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申請到家庭看護移工。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將針對失智、身心障礙者等可能無法通過巴氏量表的族群,研擬多元評估方式,不過他認為,以疾病別區分並不妥當。

閱讀更多

台灣逾22萬人「不知已罹糖尿病」!成人每3位就1人血糖過高…專家解惑:怎麼治?會好嗎?

tCol 2023-08-22

段詩潔

台灣逾22萬人「不知已罹糖尿病」!成人每3位就1人血糖過高…專家解惑:怎麼治?會好嗎?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 誤解 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閱讀更多

總替別人想、老是付出太多…6大特徵檢測「好人病」!心理師揭4方法建立心理界線「愛自己」

tCol 2023-07-20

郭美懿

總替別人想、老是付出太多…6大特徵檢測「好人病」!心理師揭4方法建立心理界線「愛自己」

歌手任賢齊的招牌歌《心太軟》唱著:「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想必總被描述為「好人」的你,一定心有戚戚焉吧?!心理師提醒,一旦過度在意他人眼光與付出,拒絕對方要求還會有罪惡感,可能就是得了「好人症候群」,建議透過4個方法設立「心理界線」,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照顧其他重要的人和事。

閱讀更多

如何成為成功的存股族?

tCol 2023-07-07

謝富旭

如何成為成功的存股族?

存股族如果遇到大盤指數漲一千多點,但手中的股票卻靜悄悄地水波不興,有些股票甚至還反向下跌的情境時,心理感受一定不好。殊不知,克服這種「賺了指數、賠了差價」的糟糕感覺,是您邁向存股致富之路的一個必經蛻變。

閱讀更多

孝親加勞退月領6萬5,媽卻「捨不得開冷氣」…處處不捨用、不捨買,連累兒崩潰:被親戚當不孝

tCol 2023-06-29

郭美懿

孝親加勞退月領6萬5,媽卻「捨不得開冷氣」…處處不捨用、不捨買,連累兒崩潰:被親戚當不孝

許多長輩即使不缺錢花用,卻仍節儉度日,讓晚輩心疼不已。有位網友表示,他們兄弟每月各給媽媽2萬元孝親費,加上她月領勞退金近2.5萬元,加起來每月有6.5萬元可以花用,但媽媽卻處處節省,甚至近來飆到30幾度的高溫,仍捨不得開冷氣,熱到孫子待不住阿嬤家匆匆離開,還連累兒子被親戚 誤解 不孝順,直呼「不懂老人家在想什麼?」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接受挑戰、堅持不懈的人活比較久!花80年研究出長壽秘訣:做對3件事,打造快樂第二人生

tCol 2023-06-26

史蒂芬.柯維 , 辛希雅.柯維.海勒

接受挑戰、堅持不懈的人活比較久!花80年研究出長壽秘訣:做對3件事,打造快樂第二人生

心理學家佛里曼博士與馬丁(Leslie Martin)博士,曾對長達八十年的「長壽專案」(The Longevity Project)做過引人入勝的分析。這項專案始於一九二一年,史丹佛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請舊金山的小學老師推舉最聰明的十歲、十一歲學童,他打算持續追蹤這些孩子,或許從中能準確指出潛力大的早期徵兆。最後他選出一千五百二十八個孩子,開始觀察他們,先是看小時候玩耍,然後看著他們長大。他定期訪談這些學童與其家長,並持續追蹤他們的生活數十年,研究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習慣、家庭關係、影響力、基因、學業性向、生活方式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