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郭美懿
女星安潔莉娜裘莉2013年因帶有BRCA基因突變,決定進行「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2年後又摘除了卵巢,震驚各界。帶有BRCA基因變異者,終身罹患乳癌的機率高達83%以上,遠高於一般人約13%的機率,罹患卵巢癌等其他癌症的機會也比別人高。如安潔莉娜裘莉的外婆、2位阿姨皆罹患乳癌,母親則死於卵巢癌,外公與舅舅也分別有胰臟癌及攝護腺癌。現年29歲的小瑄,身上也帶有BRCA基因突變,4年前她在澳洲打工度假時,洗澡摸到5元硬幣大小的腫塊,一開始不以為意,3個月卻腫成壘球大小。她急返台就醫,確診為「最惡乳癌」三陰性乳癌4期。而在醫師建議下,她的母親與姊姊也接受基金檢測, 證實 母親是基因帶原者,有5成機率會把BRCA基因突變遺傳給兒女。醫師提醒,家族中有三陰性乳癌或卵巢癌病史的人,可以考慮進行基因檢測,今年健保已針對三陰性乳癌患者提供1萬點的檢測給付。而健保也有條件補助BRCA基因變異的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口服藥物PARP抑制劑,能降低42%惡化或死亡風險。千萬別因為罹患三陰性乳癌就放棄治療,像29歲的小瑄在抗癌4年後病情穩定,今年暑假重返澳洲跳傘圓夢,只要積極治療,仍有存活希望!
閱讀更多
2024-10-15
NOW健康
在《台灣靈異事件》影集中,飾演「鐵頭」警官而走紅的汪建民,不幸於10月7日死於肺腺癌,享年56歲。他於8月底參加電視節目,分享抗癌經歷,自己不菸不酒,但年輕時就有習慣性咳嗽,但並未積極就醫,也未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他呼籲大家重視健康,不可輕忽身體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0-04
聯合報/ 記者 黃羿馨 /新竹即時報導
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團隊研發「追日仿燭」智慧節律照明,經5年臨床實驗 證實 緩解失眠及憂鬱症狀,該研究也經臨床前期研究 證實 ,可助精神患者康復,成果更獲「大腦與行為」國際期刊刊登。周卓煇今天發表成果,期許推廣到各大醫療院所。
閱讀更多
2024-09-26
郭美懿整理
被譽為「玉女掌門人」的59歲藝人方文琳,一向以注重健康、愛運動著稱,她卻在週三(9/25)深夜發文 證實 罹患食道癌。方文琳表示,今年6月底到健診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因家族有腸胃癌病史,因此注意力只放在腸胃鏡上,但女兒發現健檢報告「食道癌」項目出現紅字,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食道癌零期。方文琳說,檢查報出爐前很煎熬,她跟女兒各自搜尋網路,想知道食道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存活機率等。結果女兒來房裡,一對眼就哭著拍打她,「她說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她這才想起自己為緩解更年期的煩躁身心狀況,養成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的習慣,加上平日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可能就是傷害食道的主因。醫師提醒,吸菸、飲酒、檳榔,以及不良飲食,都是引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尤其亞洲人喜歡「趁熱吃」,也熱愛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這些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台灣1/4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可能發展成「巴瑞特氏食道」,進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9-10
郭美懿整理
台語歌后江蕙日前確定將登國慶舞台開唱,不料她今(9/10)日突拋罹癌震撼彈,透露2015年演唱會前夕,「身體發現極大的變化」,檢查後確認罹患癌症,幾乎以醫院為家。在反覆開刀與化療過程中,一度面臨大出血、肺栓塞等生死關頭,幸而如今康復,以「健康的江蕙」重新出發!她也表示,知道自己回歸舞台,恐引發外界聲音,但經歷過下一秒不知是生、是死的生死關頭,以及新冠疫情帶給全球的震撼與遺憾,她看待事情就更加通透!「那所謂的『聲音』,已不在乎、也不再重要了。」江蕙說,人生苦短,應該好好把握當下做自己,她要重拾麥克風站上舞台,為歌迷而唱、也為自己而唱!
閱讀更多
2024-09-02
照護線上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是惡性度很高的淋巴癌,病程發展又急又猛。何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有哪些最新的治療進展與國際治療趨勢?照護線上請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血液科李婉瑄醫師來解答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關鍵5問。
閱讀更多
2024-08-26
林靜芸醫師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患者的皮膚會先長出一塊無痛的隆起,其上可能有具光澤的蛛網紋或是潰瘍。此種癌症的生長速度緩慢,會損傷周邊的組織,嚴重的會吃掉肌肉及骨頭,所以眼睛、鼻子、嘴唇可能毀損,最好儘早發現,早期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8-16
于悅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隱蔽人格的階段性表現是什麼?隱蔽人格能帶來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危害?
閱讀更多
2024-07-30
葉庭均
思考一下,那些最貴的公寓、別墅或養老院,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擁有無敵海景或者山景呢?無論文化、性別、職業、教育程度如何,人類都是一種喜歡欣賞優美景色的生物。那麼,當我們看到這些優美的景色時,我們的大腦內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閱讀更多
2024-07-30
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陳宣安
編按:乳癌位居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每12人中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一般認為歐美國家飲食高油、高醣,乳癌好發年齡應該比東方女性早,但其實台灣女性發生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早,發生高峰落在45~69歲。不僅年輕患癌比例增加,乳癌死亡率在2016年已超越美國,近10年更是上升1.6倍,但美國卻在逐年下降。為什麼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越來越多?發生年齡越來越早?除了遺傳與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的接觸之外,衛福部調查也顯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肥胖和不接受篩檢等均與乳癌的發生有關。防治乳癌的關鍵是定期進行篩檢,但許多人卻因為害羞或擔心檢查會痛,錯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黃金時間。究竟乳房有腫痛或硬塊應該做哪些檢查?侵入性檢查有哪幾種、會痛嗎?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