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林芷揚
日前媒體報導,罹患失智症的60歲劉姓台商流落街頭,2016年時遇到前公司員工王女士,因感念他過去的知遇之恩,主動協助打理生活。經過兩年的悉心照料,劉姓台商今年終於返回台灣。
閱讀更多
2018-07-02
橡實文化
負面行為幾乎從不單獨存在—潑冷水的種種行為,往往會合併發生。假如你的母親很負面,反對你所提的每項建議,她大概就會因為你做這些建議而罵你,對你滿腹懷疑並充滿敵意。這些行為就是如此交纏,彼此應運而生。
閱讀更多
2018-06-27
榎本博明
逆境力高的人不只深諳焦慮時的因應對策,也擁有一顆穩定的心,不因小事影響情緒。養成幾個習慣有助於培養不焦躁的心,接下來,容我介紹幾個心靈習慣,幫助我們擺脫焦慮體質。
閱讀更多
2018-06-17
愛長照
「爸爸媽媽從來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我心裡的爸爸媽媽就只有爺爺奶奶,為什麼哥哥姊姊明明和爸爸媽媽比較好,卻是我要照顧他們?」家庭治療師稱玲君這種現象為「假性孤兒」。
閱讀更多
2018-02-14
愛長照
還有許多心情低落的中風個案,因為想要跟狗兒「玩」,所以要努力地抬起腳;因為想要餵狗兒食物,所以手也要努力往前伸,為了想邀請狗兒下星期再來,努力開口對牠說話......陳美麗說,這樣的故事,在全臺各地上演,每一次的人性關懷和感情交流,對動物輔療師而言,收穫絕對比付出還要大。
閱讀更多
2017-12-04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沒有什麼事情是必須在幾歲做的」91歲的清川女士歷經先生、兒子相繼離世的打擊,自己還動起了胃部的大手術,但她卻仍擁有笑瞇瞇的神情、充滿活力與樂觀的態度,迎接每一天。她不僅在53歲開始學起英文,更是在65歲後進行15次的一人自助旅行!以下則是摘自《91歲越活越年輕》清水女士她學英文、自助旅行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2017-10-31
愛長照
要讓一人生活更開心,也得留意自己的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面對外來衝擊與評論時,我們需要反思:到底這個評價,是否要放入自我概念裡?
閱讀更多
2017-10-31
愛長照
生前告別式,打破我們對死亡的禁忌,將死亡直接搬上檯面,讓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就是適合談論死亡的時機,讓當事人有機會聽見這些訴說,讓親友能夠表達。
閱讀更多
2017-07-25
讀蟲小聚
我們無法決定什麼事情會在人生的下一秒鐘發生,但我們可以決定在發生這些事情的當下,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要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來處理,而這個決定影響了我們下一秒鐘的生命品質。
閱讀更多
16/ 17
第 16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