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1
陳亭均
陶晶瑩(陶子)一輩子都不認輸,脾氣很硬,脊椎、嘴巴都有點倔,但她兒子小龍顯然不是這樣。
閱讀更多
2020-01-03
雪兒Cher
總有人問為什麼要離開,往往都有言不由衷的理由。三十歲那一年離開,是因為工作跟感情都遇到巨大的瓶頸,不再執著工作的回報,能不能踏入婚姻,戀愛非要有什麼條件,我跟自己說「趁年輕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閱讀更多
2019-12-10
小虎文
「我想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現在不是在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但是卻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不改變自己卻只希望奇蹟發生,這是不可能的。」她提到透過了解和探索自己,才能逐漸了解到許多困擾自己的問題,為何會重複發生?悲劇又為何代代相傳?
閱讀更多
2019-12-09
根本裕幸
我認為我的工作是協助人們從人生中找到愛。除了前面介紹的那幾位,我還認識好多位過著悲慘人生的人,而且我發現,他們的人生中必定有愛。因此,不知不覺地,尋找愛這件事,就變成我工作的一部分了。
閱讀更多
2019-12-0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日前某個傍晚,我去上知名作家李偉文主持的廣播節目。在錄音之前,我跟他說,這是我今天的第三個行程,錄完之後,晚上還要去某大學演講。他問我,前兩個行程是什麼?我說中午是和幾位久未謀面的以前同事吃飯,然後去看金馬國際影展的一部電影。他說,這兩個怎麼能算是「行程」呢?
閱讀更多
2019-12-02
小虎文
所有的「障礙」都是從心開始,執著外表與感官的不完美,只是讓心的障礙更深;當心念敞開,接納所有事物的發生,每一件事都變得簡單了。
閱讀更多
2019-11-27
丁寧
好好照顧自己,去做很多自己會開心、對自己好的事,把自己的能量養好了、能量足夠了,自然知道該怎麼處理你們的問題。而且到那個時候,妳就會無法再忍受你們這樣的關係了。
閱讀更多
2019-11-20
小虎文
當我們逐漸認識、認清自己,隨時與自己對話;你會發現,我們可以掌握自己,擁有較高的自主權,如此一來,便不會太去依附外界的評價,或是太依賴其他人事物在過日子。愛自己不是自私,更不是不管別人,而是先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感受到為自己而活的價值。
閱讀更多
2019-11-09
林芷揚
「這年紀了,吃得下,拉得出,笑得大聲,睡得安穩最重要了,國家興亡,兩岸局勢,年輕人未來,交給能人去吧,別瞎操心,別想太多,看看不爽就罵幾句,自己生命真正相關的無非就是一口氣吧,其餘多是身外事,不相干的。」
閱讀更多
9/ 12
第 9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