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很多投資專家都說「唯有違反人性,才可能在股市賺到錢。」因為違反人性太難,怪不得大多數的投資人都賠錢。難道順應人性,就一定賺不到錢嗎?人性在股市中的表現,不外乎「恐懼」、「貪婪」,以及「僥倖」。
閱讀更多
2023-12-05
王素梅, 陳良基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8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200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40年的另一半站在16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地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環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笑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除了安排太太接受精神科的專業醫療和心理諮商之外,他也每天按表操課地陪伴太太定期散步、做運動、追劇、出遊,鼓勵她寫下「煩惱筆記本」……經過兩年悉心照顧與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那個熟悉的太太又回來了。罹患憂鬱症不是誰的錯,只是大腦生病了。身為守護者的你,若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持之以恆的陪伴,就能看見痊癒的曙光。
閱讀更多
2023-09-13
樂透人生─吳家揚
有些人生勝利組,也可能因不景氣翻船。最近認識一些不景氣下的受害者,他們曾是科技新貴,只是中壯年被迫失業而失去往日光環。時運不濟,上有高堂,下有未成年小孩,僅靠另一半薪水和不夠多的積蓄過活,省吃儉用生活甚是辛苦,鬱悶心情全寫在臉上。人生遭遇逆境時,有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身為理財顧問的我在這裡做一些提醒。
閱讀更多
2023-01-12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
前中視小生、資深台灣演員江長文驚傳在去年11月16日於北市自家11樓墜樓身亡,享壽76歲,據了解江長文長期為病痛所苦,警方調查後確認無外力介入跡象,不排除因此輕生。長期和他合作的製作人周遊聽到消息後不敢置信痛哭說:「我4、5個月前才跟他聯絡還好好的啊!怎麼會 跳樓 呢?」
閱讀更多
2022-12-12
中時 林周義
今周刊編按:「我覺得我很幸運,至少上天把太太留下來!」曾任科技部長的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陳良基,日前透露太太是憂鬱症患者,2年前試圖輕生被救回,回憶那一刻自己緊握太太抓著陽台欄杆的手,至今讓他感到心驚。太太當天被救下來之後,旋即送醫住院2週,但結褵40年的妻子卻在治療過程中變成了陌生人:失去所有情緒、生理功能退化,最後連大小便也無法控制…,彷彿走進漫長而黑暗的隧道裡。時任科技部長的他,立刻決定向內閣請假,之後更毅然辭官,花1年時間陪伴太太走出憂鬱。日前陳良基出席憂鬱症防治協會20週年活動時,特別以患者家屬身份現身說法,分享照顧太太的經驗。他提醒患者親友要有耐心、信心,相信患者可以靠著旁人的鼓勵慢慢恢復。
閱讀更多
2022-11-28
郝萬山
這是從心理和情緒控制角度來說的。我們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常常十分擁擠,在這種情況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很難避免,說聲「對不起」、「沒關係」,相視一笑,相安無事,這就是健康人的行為。
閱讀更多
2022-11-09
萬年生
《今周刊》1350期「當憂鬱症來敲門」近期出刊後獲得不少回響,本文再透過60歲憂鬱症患者、牙醫師C醫師匿名受訪,現身說法說出憂鬱症患者的苦與難,並從「切身之痛」鼓勵正確面對,及就醫、用藥的重要。以下是她的第一手告白。
閱讀更多
2022-10-12
樂透人生─吳家揚
「市場,你為什麼要讓我難過?」最近不約而同聽到許多哀號,昨(10/11)股市震盪大盤一天跌了596點,手有持股該如何是好?創傷經驗是,每每持股一賣掉就大漲,鼓起勇氣進場逢低撿便宜,馬上現世套。面對股海,現在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才好?
閱讀更多
2022-08-19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閱讀更多
1/ 4
第 1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