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
買房是許多人的人生夢想,但每個人買房的目的不盡相同,有人為了自住,有人為了投資。這兩種目的會影響你在選屋、議價以及持有策略上做出不同的選擇。買房投資的主要重點,在於追求租金收益、房價增值,也就是如何最大化投資報酬率。如果能以較低的成本買到房子,由於計算報酬率及房價漲幅的基準較低,不僅可提升租金投報率,也可以增加未來的房價漲幅,先天就居於不敗之地。
閱讀更多
2025-02-07
歐陽立中
你一定聽過這句格言:「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當然,這句話的目的是要你踏實累積,等機會降臨時,才能從容自信。不過,有個女演員,卻顛覆了我們對這句話的認知。
閱讀更多
2025-01-14
國泰綜合醫院
編按:據美國《內科醫學年鑑》研究發現,只要坐超過30分鐘,患病風險就提高55%,而久坐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不僅如此,久坐會提升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增加90%,死亡率也增加49%,顯示久坐是造成早逝的危險因子。不過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形態使然,很難避免久坐,更缺乏運動的習慣,究竟該怎麼改善?醫師建議,透過一些日常小習慣的調整,如設定每日步數目標、 通勤 結合運動等,逐步提升身體與心理健康。
閱讀更多
2025-01-02
樂透人生─吳家揚
編按:許多人夢想退休生活,也早早儲備退休金,但意外的支出卻可能打壞你全盤計畫!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東京一名71歲老翁,過去曾擔任一家中小企業高階主管,他熬了40年、在65歲退休,存了超過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462萬元),每月還有25萬日圓(約新台幣5.2萬元)年金可領。為了犒賞自己,他帶著太太搭商務艙、住高級飯店旅行,外食頻率也增加,每次跟親友聚會更是大方請客,讓存款大幅縮水。但6年後,他的高齡老母突然病倒,長照費用與居家照護所需要的房屋修繕,又花了數百萬日圓。沒想到,晚婚的兒子突然迎來生子喜訊,升格爺爺的他不但給了一筆祝賀金,還資助兒子一家換房。原本充裕的存款就在6年內瞬間見底,剩不到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9萬元),讓老翁後悔不已。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台灣也時有所聞,理財專家認為,給辛苦工作的自己一些獎勵並非壞事,但必須「適可而止」,更要慎防周邊的人有意無意的財務倚賴。特別是退休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支出,因此必須制訂「周全的財務計畫」。但,究竟何謂周全的計畫呢?作者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他又是怎麼規劃的?
閱讀更多
2024-12-25
史蒂文.巴列特
不同的市場將對你的技能賦予不同價値。比起你的技能較司空見慣的產業,若雇主或客戶認為你的專業能力很罕見或獨特時,他們會願意支付更高費用。關鍵在於情境——你可以向不同產業提供相同的技能,藉此大幅提升潛在收入。
閱讀更多
2024-12-13
郭美懿整理
樂壇天后席琳狄翁2022年自曝罹患「僵硬人症候群」暫別歌壇,直到巴黎奧運開幕式才驚喜復出。台灣也有一名女子2年多前開始出現肌肉僵硬感,「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一開始以為是運動傷害,但持續復健沒有改善,和來看到琳狄翁新聞才趕快就醫確診。醫師提醒,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可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
閱讀更多
2024-11-22
枡野俊明
編按:「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禪僧枡野俊明認為「凡事適度不過度」,每天改變一點點,就能培養幸福的體質。他希望透過新作《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幫助大家調整好日常生活,步上健康有活力的人生。學重視「適度」的概念,提醒人要不偏頗、不走極端。特別是身心不適的人,無論是飲食、工作、花錢、用手機等各方面,都要能從「不過度」的觀點,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只要能掌握適度的感覺,必定能減輕身心負擔。
閱讀更多
2024-10-25
徐超斌, 謝其濬
徐超斌回到達仁鄉衛生所,全心全意為鄉親服務,因為醫生不夠,他每月工作超過四百小時,一星期巡迴醫療的車程足以環島一周。用生命治療病人的「超人醫師」,最後不堪負荷,還是倒下了……
閱讀更多
2024-10-22
呂秋遠、曾學立、劉孟哲合著
中年,讓人重新聚焦自己,對人生及自身想法改觀的時期,為工作和家人全心付出之後,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過?呂秋遠律師在新書《中年好秋》中,透過與夥伴挑戰622公里橫跨日本的騎旅,寫下中年人的冒險與覺醒,以全新視野看待中年之路。
閱讀更多
1/ 10
第 1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