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洛桑加參醫師
「少有醫療問題與發炎無關。」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卡爾納珊(Carl Nathan)如是說。
閱讀更多
2020-03-13
華人健康網
你「大便」過後,大便有黏在馬桶?會留意自己大便的便便狀態嗎?有不少網友曾詢問:「大便黏馬桶,是身體哪裡有問題?」、「聽說便便黏黏的代表體質出問題、容易罹癌症,真的嗎?」到底是不是真有這一回事?就讓我們聽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吧!
閱讀更多
2020-03-13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國民健康署指出,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而是「警告色」,表示有酒精代謝不良的基因缺陷!依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喝酒罹食道癌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特別需要節制,最好不要喝!
閱讀更多
2020-03-12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隨著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用益生菌,希望能夠「腸」保健康。目前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過敏症狀,但是益生菌該怎麽挑選呢?什麽時間吃比較好呢?而活菌和死菌又有什麽差別?
閱讀更多
2020-03-08
生活i健康
武漢肺炎、流感等疾病來犯,如何強壯地擊退?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020-03-04
健康力 共同審稿/和平眼科診所院長林宛靜、營養師沈舉茀
隨著手機、平板的普及,葉黃素絕對是近年來詢問度最高的保健食品之一。葉黃素有多重要?每個人都需要補充嗎?又該如何挑選呢?快跟著專家與營養師一次搞懂所有想知道的葉黃素大哉問!
閱讀更多
2020-03-02
林芷揚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該如何強化自保能力?營養學專家指出,正確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可讓自身的防疫能力更完善。
閱讀更多
2020-02-26
林芷揚
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胃食道逆流已是常見的文明病,各個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有可能因為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或功能性異常所引發。若長期置之不理,有可能演變為食道癌。不過,有些患者即使服用胃藥,也無法緩解症狀,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閱讀更多
2020-02-26
華人健康網
值此武漢肺炎(COVID-19)防疫非常時期,口罩仍然一罩難求,勤洗手成為自保基本功!儘管靠洗手、口罩外在防護,內在更應該提升免疫力,才是硬道理,發揮「吃的口罩」效果,正所謂「防疫內外夾攻,病毒全清空」!營養教授將分享私藏防疫濃湯食譜,其中主要食材像是綠花椰菜、洋蔥、薑黃等都是箇中精華,顧好免疫力,全家健康一把罩!
閱讀更多
2020-02-26
華人健康網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每個人朗朗上口的自保口訣!不過,營養師表示,非常時期除了從外在做好防護,民眾不妨也可以從日常飲食、營養補充下功夫,適度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D、Omega-3等8大營養素,就是有效提升自我免疫力、吃出內在保護網的好方法。
閱讀更多
9/ 22
第 9頁,共 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