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小虎文
許瑞云做為一位醫師,她想幫助病患遠離病痛的糾纏;或是說,梳理內在的糾結。而她發現疾病跟心理有明顯關聯,像是失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發炎等等,生病背後的原因,往往與身心靈失衡有關。人的內心深處是想選擇愛,不是怨。
閱讀更多
2020-03-27
我們都有病, 謝采倪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癌末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閱讀更多
2020-03-19
醫病平台
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 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 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閱讀更多
2020-03-12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隨著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用益生菌,希望能夠「腸」保健康。目前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過敏症狀,但是益生菌該怎麽挑選呢?什麽時間吃比較好呢?而活菌和死菌又有什麽差別?
閱讀更多
2020-03-09
邱子瑜
他們每個人都各有一套打江湖的本領,一下會在你身體這裡磕磕碰碰、一下在那裡東敲西打,無法保證成功或失敗的機率,事前也沒有簽風險同意書,一切仰賴他們的經驗或某種神祕力量,總之應該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閱讀更多
2020-03-09
NOW健康
眼乾、口乾,全身像是嚴重脫水,連舌頭也受到影響,味覺異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部分女性到了更年期,渾身不對勁,這可能是「乾燥症」、「風濕免疫疾病」,除了接受治療,還需規律作息、適度舒壓,才能減少不適症狀。
閱讀更多
2020-01-13
Icu醫生陳志金
在過年前夕,老公突然腦幹出血!面對這樣的惡耗,太太依然很堅強的帶著兩個孩子,仔細聽著我,向她解說先生的病情。她雖然眼眶紅紅的,但是眼淚並未潰堤。先生的情況很不樂觀,大概就是這幾天了...
閱讀更多
2019-12-21
彰基院訊
從沒看過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流下傷心的淚水,因為他的老母親病了、臥床了、再也無法呼喚他了。
閱讀更多
2019-12-13
NOW健康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最新十大死因當中,癌症已經連續多年位居榜首,屹立不搖,因此,如何預防癌症上身,更是民眾所需要了解的。研究表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體重過重等,將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提高,研究刊登在《臨床醫師癌症期刊》(CA: A Cancer Jour)。
閱讀更多
2019-12-09
許禮安
健康者的世界和末期病人有著天差地別,當中的差距是不能單憑腦袋想像或「同理心」就可以真正貼近。恐怕得等我們真正完全躺下時,而且所躺的是病床而不是睡床,才能夠親身體會。
閱讀更多
28/ 30
第 2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