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艾莉莎.維蒂
是時候承認女性的生理機制與男性不同,並依此機制來對待、訓練、激勵女性了。—史塔琪.蒂.西姆斯(Stacy T. Sims)博士
閱讀更多
2021-06-24
中時 鄭宜熏
賈永婕每天送愛心便當挺醫護後,還募捐342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146台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PAPR),暖舉感動全台。今天(23日)除了透露公公捐贈7支電子影像喉頭鏡外,還表示又訂購100台PAPR,韓團TWICE台灣成員周子瑜透過陶晶瑩聯絡她,並一口氣捐了50台PAPR,大讚周子瑜好暖心,兩個女兒說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閱讀更多
2021-06-11
數位內容部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日前爆出,未依疫苗接種順序替特定民眾施打AZ疫苗,今網路上更流出一份特權名單,有不少政商名流和藝人在列,其中,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今坦承,自己也在當天的隊伍之中,特此發聲明如下:
閱讀更多
2021-06-08
張家麒
國內本土群聚感染未見趨緩,而國際上有許多國家都已經歷了疫情大爆發、封城後解封,又封城又解封的歷程;看看國外應對疫情的方法,或許也可以當成我們的參考與借鏡。YouTube頻道《台灣家庭在德國Taiwanese family in Germany》的Sophia,自拍影片與外界分享,自己身處在疫情之下的德國生活日常,影片中談到快篩試劑普遍化的使用、疫苗護照、疫苗是否可以混打等相關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6-07
諾諾的醫病故事集
這篇絕不會談數據研究學者等等讓人聽不懂的語言。我依舊會提供白話文的觀點,還有做得到的醫療建議。在這篇,你會聽到身為醫療人員的我是怎麼看待「有效率」、為什麼美國人會選輝瑞和莫德納?以及為什麼新冠肺炎疫苗「先發明先贏」。最後會提到,如何拯救你和你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1-05-26
龔建嘉
疫情升溫,我想用夥伴智元的故事,讓大家看見一線 醫護人員 在疫情下的真實日子。同島一心,期許大家多點理解、少些責備,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台灣加油!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 醫護人員 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19
李易紓
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7例本土及8例境外移入,累計五天確診病例衝破千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全國一致執行防疫,從今天起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時間點到5/28,會隨著疫情變化滾動式檢討。目前 醫護人員 感染狀況,指揮中心表示,除了昨天亞東醫院與仁惠醫院以外,還有一個血液透析中心洗腎病患是在5/12有虛弱症狀,就醫採檢確診後,透析中心驗出4名陽性,衛生局已管控匡列,有11名人員、67名病患列居家隔離。而台大醫院部分,已經陸續匡列並發現10位公務同仁陽性,沒有列入今天案例中,感染源還在確認中。昨天萬華篩檢數1213名快篩中,有62位確診,從11%降至5.1%。陳時中被問到是否開放給企業自購快篩,他說如果沒有適當的指引,可能會有誤導之嫌,等與專家討論看怎麼使用會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1-05-18
HEHO健康網
疫情持續升溫,急診接連數日,都有大批民眾擔憂而來篩檢,把急診量能擠爆了!振興醫院急診室田知學醫師,昨天(17 日)晚間也在臉書透露急診狀況,一名民眾需要急救,但考量室內有大批篩檢民眾的安危,在不清楚該名民眾是否有相關接觸史或風險,「眼下只剩下戶外能插管」,最後家屬選擇放棄急救。台灣急診醫學會也呼籲,醫院留給有症狀、真正需要的患者、沒事別來!
閱讀更多
2021-05-14
黃健誠
隨著COVID-19疫情在台灣迅速升溫,雙北的防疫警戒甚至已提升至第三級,近幾日都連續增加逾百例本土案例,未來疫情恐怕仍持續拉警報。不少民眾緊張不已,也連帶地讓防疫險、疫苗險等相關保單的詢問度大增。
閱讀更多
9/ 25
第 9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