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許禮安
我們總是忘記身體必然毀敗、生命必定死亡、無常隨時降臨,我們總是以為身體毀敗之後一切就化為烏有、生命死亡之後就煙消雲散,卻不知道精神可以不靠肉體而運作、靈體可以轉換形式而存在。
閱讀更多
2019-10-09
大師兄
明明是對家人的愛,卻變成一場人倫悲劇?我們的文化很習慣用「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情緒勒索...。這是血淋淋的日子,他父親因長期對家人情緒勒索,所有人都不堪其擾,不想再受情緒勒索而斷然決定分居。多年後,父親孤獨成疾,在外過世超過一周,變成腐屍完全沒有任何人察覺。看似家庭常有的小事,卻變成深仇大恨人倫悲劇。他父親原來是志願役,退伍之後回到家裡,可能是不適應,就把軍隊那一套帶回家。原本爸爸對他們來說是家裡的支柱、穿著軍服的大英雄,但是退休之後,在家裡卻是不斷以命令的方式指揮大家,出門要被查勤,回家時間若跟報備的不一樣會被鎖在門外,自此後沒有正常的生活,整日on call,家人都困擾不堪...
閱讀更多
2019-10-09
大師兄
編按:「人一生就該好好活著,好好善終死去。」但離世前後若沒有錢,就無法好好善終...病床邊來了一個大哥,看見已死去的老人家,他哭得很難過,哭著哭著,護理師過來問:「請問你是他的家屬嗎?」那個大哥是老人家的兒子,護理師就繼續問:「那有關於費用部分……」大哥立刻擦了擦淚,說:「沒有啦……我是遠房的,聽說了來看看而已。」之後他問了廁所在哪裡,後來,就沒再出現了,而他們冰庫又多了一個長老,一個沒有好好善終的老人家。
閱讀更多
2019-09-25
今周刊編輯團隊
于美人日前在「什麼道理?」節目上討論到老後照顧問題,擁有一對龍鳳胎子女的于美人有感而發地說:「我也提倡到機構照護。」
閱讀更多
2019-09-25
口述:于美人
日前主持人于美人在節目《什麼道理?》上,因一位素人來賓提到即時醫治救回先生的命,但也開始一段漫漫長期照護之路。這位來賓交代子女,如果她先離世,就要將先生送到養老院。
閱讀更多
2019-08-21
愛長照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閱讀更多
2019-08-12
黃勝堅
這個病人,四十四歲,體格很好,腦外傷住院。這個病人,我們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了,可是根據經驗法則判斷,以他的腦傷狀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他將會變成植物人,因為他兩邊的額葉都壞掉了。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2019-07-25
魏智偉醫師
一個爸爸,前一刻還跟女兒談論著理想,要努力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沒想到午休會一睡不醒。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