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照護線上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
閱讀更多
2020-11-10
林志豪醫師
面對失眠或睡眠障礙,很多人都會迷惘要不要吃安眠藥?其實睡眠治療這方面有分成藥物治療與 非藥物治療 這兩種方式。
閱讀更多
2020-10-19
照護線上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六十歲以上,每二十五人有一人罹患心房顫動;到了八十歲以上,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心房顫動。
閱讀更多
2020-07-20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失智和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失智又被稱為漫長的告別(Long Goodbye),它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早做安排,讓自己和家人在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愛卻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2020-06-16
林芷揚
隨著年紀漸長,當長輩出現個性、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時,不少民眾都認為是「老頑固」,誤以為年老後都是如此。事實上,許多變化可能是失智的警訊,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才能享有健康、精彩的老年生活。
閱讀更多
2020-04-16
林志豪醫師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因為這兩個都是外國語翻譯過來,所以大家會聽得很霧煞煞。教大家最簡單的,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種動作障礙的疾病,動作會出現一些問題,那阿茲罕默症他是一個認知功能的障礙,會有記憶的問題。所以兩個不要搞混了。
閱讀更多
2020-03-31
林芷揚
失智症有多種類型,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常發生在65歲以後。不過,推估全台約有1.2萬名早發型失智症患者,不到65歲就失智。其中,又有一種罕見的失智症類型叫做「後大腦皮質退化症」,發病年齡集中在55~65歲之間,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19-12-27
林芷揚
劉伯伯多年前罹患憂鬱症,因近期症狀緩解,家人希望可以保持不要復發。劉伯伯的女兒在網路上看到不少深海魚油Omega-3有助憂鬱症治療的研究,急忙帶著父親就醫,詢問醫師該如何正確補充魚油。
閱讀更多
2019-12-03
彰基院訊
大部分女性的更年期從四、五十歲開始,卵巢功能開始衰退,雌激素的分泌減少。更年期平均約4年,這段時期每個人會有程度不同的生理、心理症狀。
閱讀更多
2019-10-11
林芷揚
隨著高齡人口不斷增加,失智人口也持續攀升,許多失智病人的照顧者都是另一半,沉重的照顧壓力常壓得人喘不過氣!建議照顧者善用社區資源、適時喘息,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給失智病患更好的照顧品質。
閱讀更多
2/ 3
第 2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