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蔡宏斌
靠窗的那張床,陽光靜靜的灑落,映在老爺爺的身上。江老爺爺今年75歲,江奶奶一邊幫老爺爺按摩雙腳,一邊心疼地說:「我的老伴已經這樣躺了20年了!他是一位大學教授,20年前在課堂上突然倒下,台下的學生見狀立刻衝到講台上幫忙急救送醫,命被救回來了,卻也因為腦出血嚴重,開刀預後不佳,就這樣成了植物人,一躺就是20年。」
閱讀更多
2020-06-12
陳永儀
一位八十歲病患的主治醫師,要求我參加一個「家庭會議」。這是主治醫師和病人家屬會面的場合,為了彼此要在某個特定的醫療問題上達到共識或做出決定。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1月6日上路,花蓮洪清海、林瓊雲夫妻檔,是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批「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者。經歷人生起起落落,老夫妻倆已看開生死,開心且果斷地簽下同意書,希望為11名子女減輕壓力,更為自己爭取善終權利。
閱讀更多
2019-11-07
楊智鈞醫師
「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放棄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閱讀更多
2016-06-02
陳玉華
二○一八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迫使大家在壯年時期就思考死亡議題,本刊調查,有七成六民眾想 預立醫囑 ,但其中,僅五七%長者有意願。「老人照顧老人」的時代將屆,專家教你如何向父母開口談死亡,縮短世代生死觀。
閱讀更多
2016-06-02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 預立醫囑 」,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2016-06-02
撰文/陳玉華、研究員/楊明方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