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康哲偉
編按:作者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時年79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財務、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
閱讀更多
2024-10-09
NOW健康
焦慮、失眠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失眠原因包括內在與外在因素,焦慮與失眠常會互相影響,很多人以為睡的時間夠多就是睡好。醫師表示,睡醒後仍感覺不舒爽、疲累,就是1種失眠表現;另外,年長者大腦或身體退化、有慢性疾病、血液循環差,也都與焦慮、失眠有正相關。
閱讀更多
2024-09-27
郭美懿
今周刊週五(9/27)舉行第8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親臨現場,分享多年來如何「啟動善的循環,把愛送出去」。許多接觸過張淑芬的人,都對她的敏捷思考力、快速反應印象深刻,讓人好奇今年已屆80歲的張淑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此,張淑芬坦言自己的優勢是「基因」,也不糟蹋身體不熬夜,就是做一般人做的事情,因為個性活潑外放,對許多事抱持熱情。她笑說,每個人有基本天生的記憶力與反應力,重點是即使年紀大了,也別把心思「放在呆呆的部分」,而是放在活躍的地方,「有些事情你懶得去想,這時候反而要自己多去想,讓腦力多活一點吧!」
閱讀更多
2024-09-12
蔡曉萱 整理
近年來,失智症有年輕化趨勢,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黃怡臻醫師指出,雖然大多數病人年齡較大,但也有部分年輕人因家族遺傳、腦血管疾病或頭部外傷而罹患失智症。無論年齡大小,及早發現與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6-26
偉文隨筆
2018年任職日本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的飯塚醫師,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中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下圍棋對於抑制認知機能衰退,也就是在失智症的預防及治療都有效果。
閱讀更多
2024-05-14
莊宜芳醫師
我從博士班開始做認知退化的研究,從美國的長期追蹤研究,到回台灣開始收集本土的世代研究資料,我常常跟學生說,做老人認知退化的研究,就是跟著他們一起變老,於此同時,我也常常思考,究竟要怎麼樣可以老得耳聰目明。事實上,對抗失智症的戰爭可能始於40歲。
閱讀更多
2024-01-08
郭美懿
過去有研究指出,打麻將能促進人際關係,也能幫助 預防失智症 ,日前台北醫家長照機構招募4~5名志工,工作內容就是「陪長者打麻將」。想不到機構臉書貼出公告後引發熱烈迴響,短短幾天內已有破千則留言及分享,該機構表示將進一步篩選出「牌技能與長者勢均力敵」的志工。
閱讀更多
2023-12-10
元氣網/編輯葉姿岑整理
每天走路,到底需走多少步才算有運動到?名醫江坤俊指出,不需要再糾結「日行萬步」,走路只要注意2個原則:速度要快、步伐要大,用快走的方式,每天走3次,每次走約10分鐘,就對身心健康有幫助。
閱讀更多
2023-11-15
劉秀枝
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半世紀後,銀髮族的我看著癌症的治療突飛猛進,從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療法與免疫治療等,不斷推陳出新,讓不少癌症能被治癒或控制。相反地,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雖然蓬勃,常以為會有突破,結果療效卻不如預期,因此目前仍僅止於症狀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0-11
郭美懿
許多人忽略糖尿病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事實上不論「阿茲海默症」或「血管型失智症」,糖尿病患者的失智症罹病率都會上升。
閱讀更多
1/ 8
第 1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