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盧恩惠
在德國心理治療師克勞蒂亞‧哈爾曼(Claudia Haarmann)所寫的《媽媽與女兒的心理學》(Mütter sind eben Mütter: Was Töchter und Mütter voneinander wissen sollten) 中, 對於媽媽無法愛女兒的原因提出以下見解:「某種東西」阻礙了母親給予女兒需要的東西。原因在於她的心房已上了束縛在她胸口的硬殼。牢牢貼緊的硬殼,怎麼也不會脫落。太過厚重的硬殼,甚至讓她沒辦法意識到自己的經歷有多糟。於是,被硬殼層層裹覆的母親,既無法感受女兒的痛苦,也無法同理那種痛苦。
閱讀更多
2025-01-02
樂透人生─吳家揚
編按:許多人夢想退休生活,也早早儲備退休金,但意外的支出卻可能打壞你全盤計畫!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東京一名71歲老翁,過去曾擔任一家中小企業高階主管,他熬了40年、在65歲退休,存了超過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462萬元),每月還有25萬日圓(約新台幣5.2萬元)年金可領。為了犒賞自己,他帶著太太搭商務艙、住高級飯店旅行,外食頻率也增加,每次跟親友聚會更是大方請客,讓存款大幅縮水。但6年後,他的高齡老母突然病倒,長照費用與居家照護所需要的房屋修繕,又花了數百萬日圓。沒想到,晚婚的兒子突然迎來生子喜訊,升格爺爺的他不但給了一筆祝賀金,還資助兒子一家換房。原本充裕的存款就在6年內瞬間見底,剩不到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9萬元),讓老翁後悔不已。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台灣也時有所聞,理財專家認為,給辛苦工作的自己一些獎勵並非壞事,但必須「適可而止」,更要慎防周邊的人有意無意的財務倚賴。特別是退休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支出,因此必須制訂「周全的財務計畫」。但,究竟何謂周全的計畫呢?作者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他又是怎麼規劃的?
閱讀更多
2023-06-29
郭美懿
許多長輩即使不缺錢花用,卻仍節儉度日,讓晚輩心疼不已。有位網友表示,他們兄弟每月各給媽媽2萬元孝親費,加上她月領勞退金近2.5萬元,加起來每月有6.5萬元可以花用,但媽媽卻處處節省,甚至近來飆到30幾度的高溫,仍捨不得開冷氣,熱到孫子待不住阿嬤家匆匆離開,還連累兒子被親戚誤解不孝順,直呼「不懂老人家在想什麼?」
閱讀更多
2022-10-04
讀者投書 / 王俐文Jacey Wang
當時只是國中生的我,在經歷過外婆這場宛如八點檔劇情的喪禮,即使長大成人,每每回想起最後外公外婆天人永隔的那一幕,仍舊久久不能釋懷。(原文刊載於2020/10/26,更新時間為2022/10/4)
閱讀更多
2022-09-26
林暐鈞
植物不僅能療癒生活,也能學到種種智慧,原來人生,可以這麼活著。古碧玲老師的新書著作《不知道的都叫樹》給每一個人不一樣的生活啟發,原來,透過植物可以不斷自問,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際關係,如何 養育子女 ,又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
閱讀更多
2022-06-30
林暐鈞整理
日前,有一位婆婆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發文,原PO媳婦決定自己育嬰留停帶小孩,她第一句話竟是「天啊,這樣我兒子一人賺錢養全家很辛苦很可憐」,此舉竟讓媳婦馬上臉色大變,沒說什麼就自行回房間。被自己女兒點破後才發現,她差點變成大家口中的惡婆婆「巫婆」。
閱讀更多
2022-06-01
鄭宰榮
我想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我身上有許多不足。做事時,我無法付百分之百的努力;面對身邊的人,也無法完全理解和照顧。我何時才能成為更好的人呢?我夢想自己能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我要持續忍耐和努力,直到夢想成真。
閱讀更多
2022-02-19
洪雪珍
愛自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用具體行動證明,包括捨得花錢證明。唯有對自己好,別人看在眼裡,才會對我們好。在抱怨別人對我們不夠好時,也許是因為別人在我們身上學到不必對我們好。
閱讀更多
2021-10-01
林靜君談心室
婷雅最近挺苦惱,最近小兒子一直要求她拿房子去抵押貸款,讓他出國唸電影行銷,但她擔心自己過幾年就要退休,到時萬一負擔不過來,房子一旦淪為法拍,自己將無棲身之所。一邊是親情,一邊是現實考量,婷雅應該去辦理貸款嗎?
閱讀更多
2021-07-16
雪兒Cher
倘若你問我這幾年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我認為不是找到一個愛我人,更不是找到一個我愛的人,而是終於等到母親完全「放棄」控制我的生活。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