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呂白
我可以被看不起,我媽不行!(原文刊載於2020/6/9,更新時間為2022/10/10)
閱讀更多
2022-10-07
松浦晋也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全台長照人口將突破100萬人,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走上絕路,長照悲歌一再上演!屏東一名55歲男子照顧病母長達33年,今年5月母子雙雙確診,男子竟將母親從2樓陽台推下,隨後自己也跟著墜樓。高雄則有66歲女兒與99歲父親同住,因為老父失智後行為脫序,女兒持刀刺死父親後,自己割腕自殺獲救。對許多家屬來說,長期照護如同走在看不見邊際的黑暗中,再有孝心、耐性,也未必能支撐到最後。日本作家松浦晋也是一位與母親同住,過得自由自在、50多歲的單身漢。萬萬沒想到,年輕時精明俐落,盡情享受人生的母親,卻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從事科學報導多年,凡事講求合理及邏輯,面對行為舉止無法用理性來分析的母親,他開始 體會 到一個單身男子照顧患病母親的難度有多高。打開家門看見如戰場般的髒亂環境、打開存摺看見不斷減少的餘額……母親似乎變成和從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像個失控的孩子,永遠在挑戰理智的極限……這讓他彷彿置身於壓力鍋中,擔心隨時都會爆炸。他如實的寫下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知道老年照護的現實與糾結,也讓身處相同境遇的讀者更從容的看待漫長的照護生涯,不再是只能對著被照顧的親人說聲:「對不起。」(原文刊載於2019/10/03,更新時間為2022/10/7)
閱讀更多
2022-09-30
李世強
有句話說:「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偷閒才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得到出乎意料的暢快。
閱讀更多
2022-09-26
林暐鈞
植物不僅能療癒生活,也能學到種種智慧,原來人生,可以這麼活著。古碧玲老師的新書著作《不知道的都叫樹》給每一個人不一樣的生活啟發,原來,透過植物可以不斷自問,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際關係,如何養育子女,又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
閱讀更多
2022-09-23
偉文隨筆
現代的科技與化學合成的進步,我們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製造出這些人類無法拒絕的誘惑,因此就愈吃愈多,也創造出許多文明帶來的疾病。
閱讀更多
2022-09-14
高橋丹, 伊達直太
買黃金的第一個理由,是因為當市場爆發前所未有的嚴重崩盤(Crush)時,它能成為守護資產的「保險」。或許有人會說:「丹先生,不會真的大崩盤啦(笑)」。然而,重點不在「會不會崩盤」;而是「萬一崩盤時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2-09-13
郭美懿
「第一次偏頭痛,是走路走到一半時發生的,世界變成紅色的,周遭所有事物都像罩上一層紅色濾鏡,劇烈的半邊頭痛及眼窩痛接著猛烈襲來,過一陣子又突然覺得腦內好像有一下被抽動…,接著世界突然又變藍色的,我以為自己要瞎掉了!」
閱讀更多
2022-09-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苦惱肥胖的人巴不得體重減輕,但就算是急速減肥,一個月內減重太多,也不是好現象。白雁老師提醒,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食慾改變和大量運動,卻無緣無故掉了幾公斤的重量,很可能是疾病降臨的警訊。
閱讀更多
2022-09-06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編按:擔任國小教師二十多年,從學校孩子身上,神老師 體會 到每個困苦的家庭都有可能讓孩子走偏。她開始匯集多人的力量,偕同眾人之力注入資源,給予這些孩子適當的幫助。也因為陪伴發展遲緩的女兒一路學習成長,理解到遇到學習障礙的孩子需要什麼幫助。她開始成為有需求者與提供資源者中間那座橋梁。在這條行來不易的助人之路,她有一群和她有著相同信念的朋友,總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一呼百諾、挺身而出。即使遭遇網路批評與霸凌,她也努力轉念,重新站穩腳步,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堅持多幫助他人一點點,就有機會成為一縷讓人感到溫暖的光。
閱讀更多
2022-09-02
林靜君談心室
「在別人眼中我老公是模範先生,自律又顧家,實際上他嚴苛又挑剔,我做什麼事情,他都可以挑細節找毛病。我想離婚,大家都勸我要知足,但是每忍1分鐘都好痛苦,我不想要再忍耐了。」智英想問:這樣離婚真的是不知足嗎?希望自己不要做錯決定。婚前,智英欣賞先生上進、自我要求高、肯做、追求完美。新婚之始,先生不菸、不酒、不應酬、運動、會做家事,事業受肯定,生活有紀律。智英覺得老天爺對自己特別厚愛,給她這麼可靠的另一半。但漸漸的,先生的自律變成智英的惡夢。先生的腦袋像植入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什麼事情都要依循他的標準,不符合他的標準就是錯誤。他像挑剔的法官有一本厚厚的法則,不時審判家人的行為:補眠、追劇、吃垃圾食物、滑手機都是懶人廢物,甚至要求體脂率不能高於20%。家裡要維持一塵不染,有一次智英賭氣,跪著來回拖了6次地板,最後先生還是拿起抹布擦拭桌腳,用嫌棄口吻說,「怎麼一點小事也做不好?」更讓智英難以啟齒的是,先生連做愛時間都是每周固定,像上課一樣,一堂不能少,也不能多。機械化的行為,搞得智英覺得靈肉分離,實在太荒謬。智英試圖溝通、吵架都沒有用,先生依然控制欲和固執態度,智英好累,她向先生說:「我配不上你的完美。」先生則回她:「既然知道就改進。」她不想努力了。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