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林芷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閱讀更多
2020-06-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之統計,全世界癌症死亡正快速上升,其中又以肺癌死亡增加最快;在台灣,肺腺癌也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每年超過9,000人死亡,是不容忽視的「無聲」癌症之一!
閱讀更多
2020-05-26
林芷揚
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症,都是近幾年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而這些疾病都與「過量的鹽分攝取」有關。
閱讀更多
2020-05-18
林芷揚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而高血壓更是歷年來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中風、高血壓性疾病的共同重大危險因子,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20-05-13
楊雅馨
老化最大危機就是失智,其中最能延緩失智的可控因素為「控制聽覺損失」。二○一七年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老年聽障人口逾九萬,占整體聽障人口的近八成。
閱讀更多
2020-04-11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
閱讀更多
2020-04-01
林芷揚
春季天氣多變,近幾日氣溫下降,提醒民眾慎防心血管疾病,尤其更年期女性發生急性心臟病時,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容易因此輕忽。此外,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一旦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致命風險比一般人更高,應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2020-03-31
黃軒醫師
由於COVID-19(新冠肺炎)的流行,各國的人民,都會到大賣場(superstore),排隊凖備入內大採購,我常常看了心驚膽跳的。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來superstore ,也會順便把超級細菌(superbugs),帶回家去了⋯⋯
閱讀更多
2020-03-17
照護線上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10/ 19
第 10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