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萬芳醫院新聞稿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病人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傳統治療雖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導致許多病人長期感到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 小分子藥物 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病人得以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重拾健康生活。
閱讀更多
2024-12-10
NOW健康
60歲的張女士是名家庭主婦,過去3個月持續感到身體多處皮膚搔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潤膚乳,癢感卻沒有明顯改善,她晚上睡覺時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
閱讀更多
2023-06-27
照護線上
「醫師,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李先生開心地說。從學生時代開始,李先生便飽受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四肢、軀幹之皮膚都有發紅、脫屑、極度搔癢的病灶,經常抓到破皮出血,也有許多滲出液。因為癢得很厲害,晚上的睡眠品質很差,白天上課精神就不好。為了不想遭受異樣眼光,遇到游泳課時,他總是得找理由請假。
閱讀更多
2023-05-12
廣告企劃製作
異位性皮膚炎被稱為最癢的疾病之一,患者形容病情嚴重時,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加上紅疹與皮屑病灶,許多病人都會擔心他人異樣眼光,擔心自己受到歧視。26歲的賴定綸同學,出生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傳統藥物治療的改善程度有限,曾沮喪自覺像怪胎。使用新型口服標靶 小分子藥物 後,病灶快速完全消失,目前已長期用藥兩年,穩定控制,用藥安全性監測數值皆正常,每天神清氣爽煥然「異」新。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感謝健保自上(4)月起新增給付新型口服標靶 小分子藥物 ,用於治療12歲以上異位性皮膚炎中重度患者。醫學會同時發佈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幫助病人更加瞭解自己的治療方式。
閱讀更多
2022-07-08
照護線上
從早到晚都很癢,白天工作時沒辦法集中精神,晚上又癢得睡不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醫師指出,而且手、脖子、臉部、額頭等處的皮膚會發紅,常被誤認為傳染病,不但嚴重影響心情、自信,也會干擾工作、社交。
閱讀更多
2022-07-06
譚偉晟
若提到以併購驅動成長的藥業公司,在台灣除了早有經驗的晟德集團,另一個就是近年快速崛起的保瑞藥業。創立公司的董事長盛保熙,是靠什麼樣的特質逐步推動保瑞擴大發展?
閱讀更多
2022-07-06
撰文‧譚偉晟 研究員‧黃浩珉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閱讀更多
2022-01-26
譚偉晟
「我們是(新冠肺炎)住院口服藥唯一完成二期臨床的。」面對外界質疑,即將爭取FDA(美國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計畫恐充滿荊棘,國鼎生技董事長劉勝勇仍是展露信心,「我們現在就是拿所有的資料去分析、去研究Pre-EUA。」
閱讀更多
2016-08-19
張又晴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有新選擇,目前不僅有生物製劑可以幫忙,還有 小分子藥物 能從細胞內直接阻斷訊息傳遞,避免發炎。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