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蔡曉萱 整理
炎炎夏日,許多人飽受蕁麻疹之苦,尤其在夜間更是讓人難以成眠。48歲的陳小姐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夏夜,手臂便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搔癢難耐。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讓她心浮氣躁。然而,這些症狀到了隔天早晨又消失無蹤,讓她感到十分困惑。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中醫科梁智淮醫師表示,這是蕁麻疹的典型表現之一。中醫稱之為「風疹塊」或「癮疹」,多因體內正氣(抵抗力、免疫力)不足,導致皮膚調節能力失衡,加上外界過敏因子如陽光、冷熱、壓力等因素侵擾而引發。
閱讀更多
2024-07-12
莊宜芳醫師
54歲的林太太在公司擔任主管,兩個孩子也長大成人,家庭事業兩得意,然而近來她卻發現自己容易健忘,有時忘記重要會議和約會,情緒波動頻繁,甚至失眠或在夜裡冒一身汗醒來,這些症狀已影響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她的月經在過去2、3年內變得不規則,最近1年已停經。
閱讀更多
2024-07-10
NOW健康
白內障在眼科是相當常見的老化疾病,位於眼睛瞳孔部位後方的水晶體有如相機鏡頭,隨著使用時間愈久,開始混濁變黃,視力品質也隨之下降。現今白內障手術不斷進步,加上各式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問世,讓近視、老花、散光等所有屈光問題能1次獲得改善,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挽救視力危機應趁早,別等到白內障過熟才做手術,風險相對提高。
閱讀更多
2024-07-09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蔡翔霖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它的特徵是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腸躁症並不會導致腸道損傷或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它可能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躁症常出現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更為常見,確切的成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介紹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可能的成因、診斷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2023-10-2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今晨於上海逝世。根據台灣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健保署指出,心臟病發作危險因子共有8項,例如三高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心臟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就必須警覺並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3-08-18
NOW健康
專家預測今年聖嬰現象發威,全球高溫可能再創新高,加上台灣隸屬於海島型氣候,今年夏天濕熱特別有感,白天高溫炎熱、午後雷陣雨,雨停太陽又露臉,照射在雨後潮濕地面,導致水氣向上蒸發凝聚。這種濕熱現象不利於體質敏感、排解濕熱氣能力較弱的皮膚病患,使得濕疹、汗皰疹容易爆發。
閱讀更多
2023-05-26
陳炯瑜醫師
網路上謠傳,吃B群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陳炯瑜醫師說明,B群是8種維生素的總稱,包含菸鹼酸、泛酸、葉酸...等等,維生素之間彼此會分工合作,幫助身體的運作與正常代謝,此外也能幫助把碳水化合物,直接轉換成葡萄糖,成為人體可以使用的能量。
閱讀更多
2023-04-21
元氣網/編輯陳學梅整理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照護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至壓垮不少家庭。作家黃大米分享,一名80多歲老父親生病後,堅持不讓家人請看護,要兒子自己顧;導致兒子只好白天忙工作,晚上接著照顧爸爸;長期下來,兒子積勞成疾不堪負荷,在50多歲生日當天過勞死;這案例讓黃大米更加堅定要找看護的決心。
閱讀更多
2022-11-23
李政燮
「婚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呢?」幾天前在酒席上,一位後輩如此問我。後輩即將結婚,算是在徵詢前輩的建言,但這個問題一如往常地難以回答。「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沒什麼變耶。」「可是您原本是一個人住,後來才和大嫂住在一起,應該會有些限制之類的吧?」
閱讀更多
2022-10-18
照護線上
編按:前立委黃義交昨晚(10/17)晚間自北市內湖住處墜落,搶救後仍不治,享壽69歲,親近友人證實,他近年受憂鬱症所苦。據了解,他離世前曾傳訊息給和老友一一道謝。前立委蔡正元就透露,當天下午13時28分,黃義交還傳訊息給他:「謝謝正元兄」,傍晚竟撒手人寰。聯合新聞網也報導,文化部前次長陳永豐表示,黃義交當天下午1點26分,在老同事群組對提供訊息的同仁說「謝謝!」,日前也在群組轉貼文中提到:「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少失望和醜惡,總還有人堅守淨土。」藝人白冰冰也在社群發文表示,聽他的親人說,他特地傳簡訊請親友多多照顧女兒,「直到事件發生了才意會,這是一種交代」,如果及早陪他聊聊天,結局可能就會不同。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有心情愉悅的時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或是遇到壞事情時的難過。於是,每當討論到「憂鬱症」的話題時,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緒經驗」來想像憂鬱症,直觀地發表評論,然而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其。實。錯。很。大!醫師指出,當憂鬱症的病人說出想死的話語時,請千萬要當真,加強看顧以防遺憾發生。必要時,得考慮送醫住院,隔離保護,等到病況好轉才算危機解除。(原文刊載於2020/4/16,更新時間為2022/10/18)
閱讀更多
1/ 4
第 1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