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華倫‧巴菲特、勞倫斯‧康寧漢
講過套利操作後,似乎也應該談談「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 EMT)。該理論在1970年代蔚為風潮,簡直就是學術界的聖訓。該理論基本上是說,個股分析是沒有用的,因為所有的公開資訊已適當反映在股價上。換句話說,市場總是無所不知。教導效率市場理論的教授們因此表示,對著股價表用射飛鏢的方式選出來的股票投資組合,報酬率不輸於最聰明、最勤奮的證券分析師挑選的投資組合。神奇的是,倡導效率市場理論的不僅是學者,許多投資專業人士和企業經理人也信這一套。他們正確地注意到市場通常是有效率的,但錯誤地得出市場永遠有效率的結論。兩者其實有天壤之別。
閱讀更多
2025-02-10
楊倩蓉
二十幾年前,我到日本旅遊時,參加的旅行團叫做天喜。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天喜這家旅行社,對他們的服務品質非常驚艷,如此周到細膩又溫暖的服務,讓我日後參加其他的旅行團都覺得差距頗大。
閱讀更多
2024-10-24
藤本茂
編按:88歲藤本茂老先生,人稱「日本巴菲特」的股市波段交易傳奇!他出生在貧困的農家,只有高中畢業,沒有投資理財背景,靠著在寵物店打工、經營麻將館賺進第一桶金,在股市中累積出18億日圓資產(約合台幣4億元)。藤本茂可說是難得一見,完整經歷了多個全球景氣循環的投資人,走過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共計69年的股票市場,度過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阪神大地震、網路泡沫化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憑藉著穩健的交易紀律,他在泡沫化時期還維持著充足的現金,甚至能帶著太太去瑞士遊玩。每天晚上8點睡覺,凌晨2點就起床準備交易、研究美股盤勢、全面蒐集各類付費及免費資訊,並用三台電腦+三本筆記隨時記錄交易;每日平均實現獲利超過47萬日圓(約合台幣10萬元),交易表現好的時候,單日實現獲利甚至高達1,000萬日圓(約合台幣220萬元)。認為自己絕對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著用功+紀律+冷靜,才能在茫茫股海中賺錢至今。
閱讀更多
2024-10-21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03-08
稻盛和夫
如何為企業打造出高收益體質?踏入新領域應該結合企業強項,還是開發新專業?大環境不明朗還能維持成長的祕訣是什麼?盛和夫超過一甲子累積的經營智慧,回答 經營者 在光明正大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提供在任何環境、不同市場中都能不斷成長的高收益經營策略。
閱讀更多
2024-02-05
陳葦庭
餐桌,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是重要的場域。無論是一年三六五天都為賓客料理的大廚、吃遍山珍海味的企業家,或是在異鄉打拚的遊子,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餐桌故事。來看看名廚、工具機、食品大廠接班人,和派駐台灣的外商,如何各自從他們的餐桌,溫暖和滿足自己的身心與家庭。
閱讀更多
2023-08-31
王不煩
我深知,每一位媽媽多一個賺錢的門路,每一個家庭就多一分生機。因此,我從未停止過對更有愛的商業模式的探索。對於媽媽這個群體, 我傾盡所學試圖尋找適合她們的賺錢模式,用她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 用她們能夠學得會的方式教給她們。
閱讀更多
2023-01-06
蘇慶福
你沒看過的另類董事長,「益」於常人的卓越企業家,蘇慶福,自嘲年輕時是「靠爸族」,卻擅於看準商機大膽創業,躋身全國五百大公司之列;已具備上市上櫃規模,卻堅持將利潤分享給員工,打造令人稱羨的幸福企業;常說自己非念書的料,卻深知感悟反思,精算人生的重要。
閱讀更多
2022-10-02
粉圓妹
很多讀者對於我包月住青旅很感興趣,也有讀者質疑因為我是靠名聲才有優惠,感謝讀者的抬舉,粉圓妹根本稱不上有名氣,粉圓妹從來不殺價、也不靠談合作來得到優惠,而且我挑選的店家本身評價都很高,他們並不需要靠別人去拉抬。
閱讀更多
2022-09-23
財經專家 李美虹
上週和一位長輩朋友吃飯,閒聊一些他在年輕時如何移民澳洲,在澳洲買下第一間房子,然後老婆陪著兩個孩子在澳洲唸書,他則回台灣繼續打拼上班賺錢,然後十幾年前開始買股票投資,迄今他每年光是股利就可以領600萬元,當然,現在女兒又去英國攻讀醫學博士,一年學費就要400萬元,他笑說:「還好有這600萬元股利幫忙,否則我現在快60幾歲了,去哪生這麼多錢給孩子唸書?」
閱讀更多
1/ 7
第 1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