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王妃產後剩44公斤 成了紙片人 不吃、常催吐 恐厭食症纏身

凱特王妃產後剩44公斤  成了紙片人  不吃、常催吐  恐厭食症纏身

世界級美女英國凱特王妃傳出疑似罹患厭食症,體重驟減。

宛如仙女般的凱特王妃傳出罹患厭食症,但厭食症的死亡率約一成,有很高比率的患者有水腫、全身倦怠、憂鬱症、新陳代謝等合併症。

瘦,真的不見得是件好事,胖瘦都美,不是嗎?

被稱為「英國皇室之花」的凱特王妃產後復出,沒想到暴瘦十一公斤,快要成為「紙片王妃」。外電報導,一七八公分的凱特,原本體重五十五公斤,現在只剩下四十四公斤,腰圍目測只有十八吋,原因可能是照顧孩子太累,加上又想要回復產前的身材所致。

而這些現象,極有可能代表王妃已經患了厭食症

凱特王妃不是首例,在歐洲時尚界有許多紙片人,但為了導正風氣,法國國會通過,禁止雇用紙片模特兒;如果不遵守法令,模特兒的經紀公司和時尚品牌會被罰款,這個法案,讓全球醫界都叫好。

 

合併症:倦怠、憂鬱症


什麼叫厭食症?它是近代才有的疾病,一開始是在先進國家年輕女性中流行,後來台灣也開始出現。厭食症與暴食症都屬於精神疾患中的「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範疇,成因相當複雜,包括基因、社會文化、家庭等因素。

為什麼厭食症那麼可怕?根據研究,除了「不吃」之外,患者大多都有低血壓、無月經、電解質不平衡、全身倦怠、貧血、水腫、憂鬱症、骨質疏鬆等合併症,嚴重會死亡,目前死亡率約為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成人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十八.五到二十四之間,當BMI小於十七時,就屬於輕度患者,當BMI小於十五時,就屬於極重度患者。

顧名思義,厭食症就是不想吃東西。桃園國軍醫院精神科醫師諶立中說,當體重不正常下降時,就得當心了;至於真正的病因,目前醫界尚無標準答案,不過此類患者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型,很擔心變胖、個性也比較固執;臨床診斷的標準,除了體重、BMI偏低之外,主要在於心理層面的判斷;例如,即使體重過輕還一直擔心自己變胖、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意等。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表示,雖然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可能因為社會對美男子的定義改變了,臨床診間觀察,現在男性罹患厭食症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從以往每五十名女性有一名男性,到現在每十名女性就有一名男性。

厭食症表現出來有兩種情況,一為真正「厭食型」:看到食物就不想吃,或完全吃不下去;如果是男生,則可能是不吃東西外,還一直運動,想消耗熱量。另外一種是「掏空型」:一直催吐,想把胃中的東西吐出。

根據研究,厭食症好發年齡是十到三十歲,患者以青春期的孩子居多。許正典解釋,厭食症患者小時候都被稱讚「好可愛」、「胖嘟嘟」,但到了青少年以後還被這樣講,就覺得被汙名化,想要跟過去切割,一開始是節食、多動,之後就是斷食、催吐。

 

厭食症

 

壓力源:轉學 感情受創

 

也因此,家中若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得要特別注意了。事實上,許多厭食症的患者都是被父母或是老師發現,像有患者每天回家都告訴媽媽吃飽了,但身形與體重卻不斷消瘦,媽媽覺得奇怪,壓著她就醫才發現已被厭食症纏身。

諶立中呼籲,通常患者不會有病識感,父母和兄弟姊妹此時就非常重要。他提醒父母,當發現孩子食欲不佳、體重一直下降,或喜歡穿厚重的衣服掩飾削瘦的身材時,最好尋找專業協助找出原因。

至於厭食症的治療,諶立中說,可以從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不同面向著手。心理治療部分,主要透過與醫師建立起互信關係,慢慢引導患者講出內心的壓力源。實務上,青少年常見的壓力源往往來自於轉學、感情受創等。

藥物治療方面,則因厭食症患者多半容易合併憂鬱、焦慮、恐慌和強迫症的精神疾病,此時就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目前醫界認為,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治療效果還不錯。他強調,早期發現,就可以避免成為長期永久困擾的疾病。

厭食症患者在用藥後開始有食欲,但有些患者會因此異常焦慮。許正典表示,此時家人、朋友就得多與患者溝通,「要跟食物做朋友,不要緊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