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醫囑服藥、睡眠充足、正常飲食與作息 平日重保養 天冷不怕猝死威脅

遵從醫囑服藥、睡眠充足、正常飲食與作息 平日重保養  天冷不怕猝死威脅

三高患者一定要定期服藥、量血壓,以防猝死和中風。

氣溫驟降,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來敲門!

除了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外,更重要的根本治療在於建立正常的作息與飲食。

氣溫驟降,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案例頻傳,其中不乏是中壯年或年輕人。

 

一名五十多歲的主管,工作到半途覺得很累,回家休息,沒想到睡醒後右手完全沒力,送醫後被診斷為中風。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發生中風,因而在護理站哭了一個下午。

 

另一名四十多歲的白領,平常也不覺得身體有異樣,有一天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讓家人措手不及。

 

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被認為是猝死的元凶,對病患個人與家庭影響甚巨。由於患者多半都是「好好的」,而根據研究,氣溫若下降超過五度,會讓血管突然收縮,以致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增高兩倍,讓人覺得這兩個疾病十分「要命」。

 

斑塊黏血管  致命大危機

 

其實,坐穩十大死因前五名的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除了極少數病例是基因造成外,其他絕大多數肇因於患者疏於平常的保養。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俊立無奈地表示,每每勸病患按時服藥、睡眠充足、正常飲食與作息,講到患者都嫌嘮叨了,但他還是要說,因為這才是防範根本。

 

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分屬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但兩者的危險因子相同,進程也幾乎一樣。雙和醫院醫療品質部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形容兩者為「難兄難弟」。

 

林俊立也解釋,人類血管使用時間越長,彈性會跟著減弱;而飲食過油、過鹹等,容易有堆積物黏著於血管壁,也就是俗稱的斑塊,會影響血流速度,而且容易在血壓升高或血管緊張痙攣時,發生斑塊破裂,引發血栓阻塞血管。

 

他指出,天冷時,血管本身更會收縮,若再加上斑塊阻擋,血流壓力會更大,造成斑塊容易掉落,很可能擋住血流,產生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兩者唯一的差別在於,急性心肌梗塞較多是因斑塊破裂、直接阻塞重要血管,瞬間造成致命危機,而腦中風與血壓突然飆升關係密切。

 

家屬最常問醫師:「為什麼平常人好好的,就會突然心肌梗塞或中風?」在醫師眼中,這些患者平常並非「好好的」,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誠如上述五十多歲的主管,醫師問他有無慢性病史,病人說:「什麼高都沒有,只有體重過高。」但是進一步詢問,卻發現他從未量血壓。

 

陳龍說,這就是關鍵,高血壓未必會讓人有感覺,沒量過血壓就根本不知道血壓的高低;而腦中風與心肌梗塞患者,絕大多數都是三高沒被控制好。

 

很多患者聽到控制血壓要長期吃藥,就認為會傷肝、傷腎而不願配合,然後尋求坊間其他保健食品。一位有心肌梗塞與中風病史的奶奶來就診,帶了平常吃的保健食品擺滿全桌,讓在場的醫護人員看了傻眼。

 

心血管

 

不擅自停藥  控制高血壓

 

林俊立說,心血管疾病屬於急性病症,按時服藥還是比較恰當的治療。有說法稱藥物會傷肝、傷腎,其實是以訛傳訛,只有極少數特殊敏感體質者才會發生。

 

為了讓患者安心,林俊立會建議患者做肝腎檢查,結果數值出來都正常。反倒是患者不好好控制血壓,導致腎臟負擔增加而致病,卻以為是高血壓的藥物傷腎,根本就是搞錯重點。

 

有人則是每天量血壓,看到顯示數值沒有超標,就不吃藥,或是戴iwatch等智慧手環偵測血壓。

 

林俊立說,iwatch只有心電圖,並不會告訴你血糖、血脂肪有多少,並不牢靠;此外,血壓在不同時候測量,顯示數值都不一樣,若數值不高就不吃藥,等到感覺臉紅、頭暈時,血壓已飆高很久了。

 

「控制血壓主要是讓斑塊不要掉落、阻塞,避免憾事發生。」林俊立強調。除了按時服藥外,也需要配合正常飲食與作息。他表示,冬天一下子吃太多進補的鍋類或喝完整碗拉麵的湯,都會讓血壓飆高。

 

陳龍也表示,熬夜會影響到人體的自律神經,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加上天冷血管收縮,血液一旦過不去就中風了。別小看熬夜這個因子,這是時下許多年輕人中風的主因,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