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便利的代價 讓你身在毒中不知毒

生活便利的代價   讓你身在毒中不知毒

過量使用除草劑將衝擊生態,增添罹癌隱憂。

環境荷爾蒙多半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在生活中「很難避免完全不會接觸」。專家提醒,想遠離毒害,不外乎多喝水、多吃蔬果、勤洗手,還要留意深海魚攝取量及少用塑膠容器。

八月十日,農化業大廠孟山都因其產品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可能致癌且未示警,遭美國舊金山高等法院判賠近二.九億美元(約九十億元台幣)。而在過去,年年春的毒性均未被清楚標示,甚至被宣稱是「可以喝的除草劑」!

 

  • 年年春:一種有機磷化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嘉磷塞(glyphosate),農業、園藝常運用來殺死雜草,也是台灣使用量極大的除草劑,農委會估計每年使用量約有1000多公噸。

 

環境荷爾蒙,正式名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這些外來的化學物質會進入人體與細胞受體結合,擾亂體內的荷爾蒙,進而影響、干擾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提到,目前最清楚的致癌物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嘉磷塞等。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也是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的郭育良進一步說明,這些物質是癌症的促進劑,讓癌細胞變得容易存活、長大。

 

最近有研究發現,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雖對人類之致癌性,尚未有完整研究資料,但對動物乳癌、肝癌、睪丸癌可能有促進作用。

 

內分泌干擾物質,除了影響生殖系統外,還包含腦部的腦下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甚至心臟、脂肪組織、肝臟、腸道,只要牽涉到內分泌功能的器官都會受影響,且可能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甲狀腺腫大)、生殖系統受損、子宮內膜增生、胎兒發展不全、兒童發育遲緩、過動症、皮膚病變等。

 

專家一致指出,內分泌干擾物質令人擔憂的是,從胎兒與嬰幼兒發育階段就受到影響 ,甚至延伸到第二代、第三代。郭育良提醒,這些化學物質的暴露,政府機關若沒有好好研究,往往是未知的謎,等到發生了健康效應,再警覺已來不及。

 

環境荷爾蒙  小心毒從口入

 

哪些東西含有內分泌干擾物質?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內分泌干擾物質會隨著國家、單位的認定標準略有差異,美國環保署列了一○九種,歐盟則有一九四種,而台灣列舉七十多種。主要內容不外乎是農藥殺蟲劑(如DDT)、工業產品(如多氯聯苯)、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雙酚A(BPA)、聚苯乙烯、金屬汙染物(如甲基汞、鉛、甲基錫)、戴奧辛等。

 

事實上,環境荷爾蒙出現範圍涵蓋食、衣、住、行,其中又以「食」對人類的影響最劇,主要經由兩個重要途徑——食物鏈(食物路徑)、包裝(食品容器),進入體內。

 

食物路徑,是指吃進的食物本身就含有環境荷爾蒙,如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專吃中小型水生物,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魚類,含有較高重金屬物質(如甲基汞)與具蓄積性的汙染物(如戴奧辛、多氯聯苯),吃多了,內分泌系統就可能受到影響。而食品容器,在台灣最大問題為塑膠製品太氾濫,雖然有些製品不必添加塑化劑,但在工廠製程中,可能因其他成品需添加塑化劑,經由模具或其他方式而造成汙染。

 

楊振昌進一步說明,美國塑膠業制定了一套塑膠製品回收標識,在每個容器或包裝上打上一個三角形的符號,有一到七的編號,每個編號代表一種塑膠容器。

 

風險等級最高為「三號」的聚氯乙烯(PVC),如塑膠盒、塑膠膜,遇熱後會產生有害物質。其次為「七號」的聚碳酸酯(PC),如水壺、奶瓶,在高溫下會釋放有毒物質雙酚A。最安全為「五號」的聚丙烯(PP),如微波爐餐盒、優酪乳瓶等,也是目前唯一可放入微波爐的塑膠盒。

 

環境荷爾蒙多半是人類製造出來的,且存在環境中許久,生活中「很難避免不會接觸」。至於「排毒」,專家不約而同表示,除非是重金屬有所謂的螯合劑,目前並沒有真正的排毒妙法。

 

  • 螯合劑:「螯」指螃蟹的大鉗,此名稱比喻多齒配體像螃蟹一樣用兩隻大鉗緊緊夾住中心體。螯合劑可以用來排除體內多餘或有毒的金屬。

 

重金屬

▲點圖放大

 

勤洗手、多喝水  降低風險

 

環境荷爾蒙有些會累積體內,如多氯聯苯或戴奧辛類具高脂溶性物質,在體內半衰期可長至數年,體內汙染物才會排出一半的量;另一種則是半衰期短,以常見塑化劑為例,只要減少暴露,約一、兩天就會自動排出。所以問題並非排不出,而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斷暴露。

 

想排毒,就要多喝水、多吃蔬果、少碰觸、勤洗手、多運動等。食物容器也要留意溫度,避免過熱、錯誤的使用,甚至盡量減少使用塑膠容器,方能降低環境荷爾蒙毒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