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我63歲被診斷出乳癌第二期時,我唯一的感覺,卻是只想到:「怎麼會不是我呢?」「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像我這樣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雖然不菸不酒,卻超喜愛甜食冰品、不愛運動,這種人被癌症找上門實在是遲早的事啊!
然而在經過半年化療和一年半的標靶治療,以及將近一年的追蹤檢查,還沒能來得及慶祝「抗癌成功」,就又面臨第二個癌症來襲!這次是毫無預警、沒有症狀的例行檢查,就被大腸內視鏡發現三公分的惡性腫瘤。
是幸還是不幸?我至今還沒有定論。一顆腫瘤默默的在體內長到三公分,沒有出血、疼痛、變異、擾亂生活就被揪出來,算是幸運吧?
然而,不是前一個癌症的轉移或擴散,是一個全新的癌細胞所導致,全面監控和追蹤之際,竟然在身體的某個角落無聲無息的又長出「壞東西」,讓人措手不及!
開刀、化療,重新來過!面對命運的捉弄和「人生隨堂考」,不得不認命的接受它、乖乖的臣服下來。
我的家族有相當的醫療背景,但這卻不是「不會生病」的保證,多優秀的醫學專業、多豐富的健康養生知識,都不能免於生、老、病、死、苦,等等諸多的人生況味!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功課。
年輕時移民美國,我在北加州度過最風華的歲月,汲取生活養分、接受種種磨練,成為老年的精神資本,只是當時不知。
孩子讀高中時我陪著他們參與社會服務、打掃公園、宣揚環保,也在圖書館和醫院當志工琢磨語文能力;在養老院為長者唱歌、表演,帶動團康活動,真正體會「付出其實是獲得」、「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其中最大的啟發來自「美國慈濟北加州分會」和「美國防癌協會華人分會」這兩個組織,它們都有著龐大的志工群,我在其中因志趣而選擇了影視文宣組和刊物編輯的工作,為義診、募款寫報導和紀錄;寫活動中的溫情故事,也側寫志工歡喜的容顏。
我原以為來此服務是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口,卻沒料到回收的更為豐盈。
曾經有一位二十歲的大學生在等不到適合配對的骨髓,生命力一點一滴的消失時,他哭著:「我多麼寧願能像我的同學們有考試的壓力、有失戀的苦惱……」而他只有死神一步步迎向他!
令人唏噓。還有更多貧病苦的個案、慘絕人寰的遭遇、無法重來的遺憾,再再以「示現」的方式,開啟我們的心靈視野,思索生命的積極意義——原來,生命的意義就是讓別人的生命有意義!
尚未有宗教信仰的我也時時看到,在山窮水盡處「菩薩從地底湧出」援手適時的出現了!也曾看到辛勤照看孤苦無依者的「行走人間的天使身影」,他們在力行實踐中運用生命,也在不求回報的奉獻中獲得安慰與快樂。
這種情操想必早已融入我的體質,成為我的生命動力。三年內兩度罹癌,我沒有鑽入牛角尖去算帳:我吃錯了甚麼?我的生活是否太有壓力?工作太繁重?我應該怎樣養生?我會活多久?
罹癌的確令人恐懼,且癌症的研究通常都是一些冰冷的數據和殘酷的存活率百分比;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討論和選擇治療的方法,它也有治癒的可能,就算無望了,我們也還有「時間」,該感謝的人、該說清楚的事、該交代的,該做的……然後,無憾的離開。
所有的壞事都會帶著一點意義,不是嗎?罹癌心路三部曲——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生病讓你學會珍惜、知道感恩。
(本文獲「醫病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