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各位談一個幾乎人人都有,但也幾乎沒人願意承認的陰影—「厭女症」。簡單來說,「厭女症」就是對女性,及對女性相關特質的厭惡、不接納。
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在《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書中做了非常精闢的解釋─發生在男性身上的厭女就是「女性蔑視」,發生在女性身上的厭女就是「自我厭惡」。
講到這,我猜你可能已經在大力搖頭,急著告訴我:「我多喜歡女人呀!我怎麼可能討厭女人?」或者「我很愛我自己,我不可能有厭女症。」
反正現在四下無人,只有這本書與你,請看看下列敘述,再誠實地觀察自己,是否曾出現過這些想法:
身為女性的妳,看到「做作」的女性(通常做作的定義包含,在男性與女性面前呈現不同樣貌)就不舒服,甚至想展現自己大剌剌的一面,證明你跟「她」不一樣。
身為男性的你,如果被別人說你「娘娘腔」、「像女生一樣」、「脆弱」、「情緒化」會很生氣。
身為女性的妳,覺得凡事要依賴他人、柔弱的人很沒用。
身為男性的你,如果沒有女朋友,會覺得自己很「魯」(loser,有種輸給別人的感覺)。
身為女性的妳,曾形容自己為「女漢子」、「哥兒們」。
身為男性的你,聽到男性朋友群私底下在嘲弄女性外貌/開女性黃腔的時候,會起勁地加入(不論你是否真心想嘲弄)。
當你聽到有女性遭受性侵,你會聯想到他可能穿著暴露、太晚還在外遊蕩,不然就是平時交友複雜。
身為男性的你,還是希望自己的老婆是個處女。
身為女性的妳,還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薪水/地位比自己高。
身為女性的妳,曾有過「當女人真吃虧」的念頭。
身為男性的你,曾有過「幸好我不是女人」的想法。
以上只要有任何一項符合,你就擁有「厭女症」的陰影魔獸,但這並不代表你是個惡人,反而是個機會讓我們好好檢視,厭女的現象是怎麼來的?我們如何減少厭女魔獸的影響呢?
從古至今各國文化幾乎都以男性為權力核心,而當一群男人需要鞏固自己的權力時,就必須排斥其他性別,就像白人要鞏固地位,就會排擠黑人、華人等其他人種是一樣的道理,最簡單的維權方式就是昭告天下:男性,包含男性的一切特質都是好的;女性,包涵女性的一切特質都是次等的。
所以陽剛是好的,陰柔是壞的,理性是好的,情緒是壞的……
因此,當一個男人想成為男人,通常他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女人」,所以男人透過貶低女性、取笑其他男性的女性特質、物化女性、把女性當成性支配的對象、或擁有女性等手段來顯示自己夠「MAN」。
而一個女人想獲得男人的認同、往社會上層流動,通常他得證明自己不是普通的女性、貶低女性特質、展現自己的男性特質等,才能拿到一張成為「榮譽男性」的入場券。
厭女症看似是女性吃了大虧,但其實廣大的男性們也正深受其害。
我相信男孩們在兒時一定聽過這句話:「你是男生,你不可以哭!」請仔細思考一下,剛出生的嬰兒,有因為他是男嬰就不哭,女嬰就盡情的哭嗎?並沒有,不分性別,通通嚎啕大哭,沒哭的醫生還得緊張了呢。
哭,如同其他被我們歸類為陰性的特質(脆弱、害怕、無助、悲傷……)在教養男孩的過程中,一一被關進小房間裡去了,這種壓抑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相當劇烈,甚至許多男性的情緒會統一以「憤怒」取代。
害怕的時候也發火、難過的時候也發火、羞愧的時候也發火……,什麼都以暴怒顯現使人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太崇尚陽剛的男性普遍也對生命的低潮較缺乏適應力,一旦遇上失敗就一崛不振,因為社會較不接受男性展現脆弱,越不接納的,越是箝制著我們動彈不得。
而女性們若是不接受自己的陰性面,則經常會表現出與內在打架的狀態,不但痛苦,也忽視了屬於我們的禮物。我在青少年階段長期習慣以「強勢」形象示人,便是過度認同了陽性面,為了「贏過男生,獲得勝利」,而總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當時女生間常互訴:「某女最做作了!我才不一樣,我可是女漢子!」但同時我的內心感到非常矛盾,因為我也想被喜愛,可是被喜愛的總是那些看似柔弱、嬌滴滴的女孩。
於是我內心又再度發聲:「不,不行!這不是我,我跟那些女孩不同!」好勝又倔強的我,怎麼可能忍受自己看起來那麼「沒用」?直到了解後我才明白,當時的我曾過度膨脹了內心的陽剛,正是因為陷入厭女情結,所以試圖摒棄陰柔的特質,穿上閃亮的盔甲,認為這樣才能功無不克,得到所有的勝利。
還記得曾有一位男同學表示自己對我頗有好感,卻遲遲不敢向我表白,過了好幾年後才坦承,他「想像」若向我告白的話,強勢的我會朝他撒一把米,輕蔑地回:「先把你的小雞養大再來找我!」這讓我超級震驚,天啊……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恐怖模樣呀?原來排斥陰性面讓我失去了這麼多與人接觸、關懷、相愛的機會。
長大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們不需要所有的勝利,只需要剛好的勝利,以及那些愛人與被愛的會心時刻,足矣!
(本文摘自《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方舟文化出版,蘇予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