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洪先生為B肝帶原者,年輕時並未積極治療,6年前身體異常疲憊、體重在3個月內減輕10公斤,臉色枯黃,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手術摘除14公分、手球大的肝腫瘤。
術後3年,肝癌復發,傳統栓塞等治療無效,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和肺部,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治療,副作用極大,讓他幾度想放棄治療,在醫師建議下,使用免疫組合療法,最後病情獲得控制。
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怡翔表示,單獨使用免疫療法的抗癌效果有限,為提升腫瘤反應率,近年來,醫界幫免疫療法找最佳搭檔,包括,2種免疫治療藥物併用、免疫治療藥物搭配傳統TKI標靶藥,或者免疫治療藥物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等。
「免疫組合療法必定是未來治療晚期肝癌的主要潮流。」黃怡翔指出,最新研究發現,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為免疫療法的神隊友,能夠更有效地維持良好的腫瘤微環境,幫助免疫細胞正確辨識癌細胞,進而殺死癌細胞。
以洪先生為例,在接受化療、標靶等藥物治療後,沒多久又復發,出現肺部與骨頭轉移,在接受免疫組合療法,2至3個月就看到效果,癌細胞獲得控制,且副作用極低。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林錫銘表示,肝癌好發於45至65歲,男性為女性2倍,主要原因為B型肝炎(約佔7成),其次為C型肝炎、肥胖和代謝症候群、酗酒、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出現異常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林錫銘提醒,肝炎患者務必定期回診,接受治療,測量病毒數量,一旦不幸罹癌,務必與醫師配合,接受治療。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