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交友很好的方式
普洱茶的魅力,不少人都難以抵擋,宋學仁尤其對「班章普洱茶」最感興趣,他更激起了學習欲望,向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老廠長學習茶的藝術。「所以楊子江就把我寫的書送給宋學仁,因此促成了以茶結友的契機。」。
許怡先說,只要相聚一起,就能享受歡樂,學會放下,沉澱心情,喝一口好茶,就是品味生活。
「喝茶,是交朋友很好的方式,剛剛就和一位20多年沒見的好友通電話,約了喝茶、紅酒,重溫敘舊。」茶讓彼此重新找到生活圈,純淨心靈,品味文化與藝術,生活有層次又美好。
在茶會上,果然大家討論熱烈,兩大茶「普洱茶」和「阿里山茶」更同步來場交流會。
茶人呂禮臻端出阿里山1990年老茶、2020年冬茶,梁永煌則是分享1997年、2005年與2019年的阿里山年份茶;當代普洱方面,以鄒炳良老廠長私房茶「老茶頭」、班章茶代表作「2005年班章小餅」、「2016年祥雲在天班章」來會友。
▲宋學仁(左2)、盧正昕 (右2)邊品茶邊聊天,以茶結友。
謙虛學習,才是人生真大師
許怡先提到和茶結緣的過程,他在青壯年時期就對茶有深深地愛慕之情,直到民國80年創辦了《典藏雜誌》,與普洱茶、紅酒等藝術收藏結緣,而後遇上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老廠長,從他身上吸取真功夫、正統學問、核心價值。
「我不是大師,我還在學習。」老廠長的一席話,讓許怡先感觸尤深。許怡先深知茶與天地為伍,所以更珍惜萬物生命,因此投入鑽研,品味生活,在探究普洱茶10多年後,他想讓「茶文化」的含金量逐步提升。
許怡先希望能為台灣做事,將普洱茶深耕試驗的成果,與嘉義「阿里山茶」的旗桿樹立起來,讓這兩種茶共存、共榮,以安全為根基,由後頭的溯源把關前頭的品飲,定義化來源出處、年份與採摘時間、有沒有施肥或下農藥等,讓茶文化達到品味生活新境界。
3大架構,讓文化與普洱結合:
一、茶源認證、分級
二、系統化生產認證等標準作業流程
三、搭配雲端數據庫建置倉庫、收藏履歷。
▲在許怡先(後排右3)的號召下,茶會來了不少愛茶的政商、藝文界名人。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茶心」
許怡先說起,有次和友人喝茶,被問及,「這茶有分700元與2100元,價錢差了3倍,但好喝程度有3倍嗎?」一個可能80分,另一個則是90分,那為何要花三倍的錢買來呢?這時收藏的態度就顯現了。
他認為,當700元會變成7000元,但2100元則是20000元,後者本身的質感具備高度價值,經過未來10年的轉換,價格變得天差地遠。用未來回放到現在,就會體悟現在的多付出,其實得到的將更豐富。
許怡先教你看出茶潛力:
1.茶的品項級別
2.原料品質
3.存放的條件
4.辨別香氣、滋味
5.用心、長時間對茶有所觀察,訓練出敏銳度
淬鍊專業,人生價值同步昇華
今年65歲的許怡先,走到了人生下半場,智慧、知識的堆疊,如一餅普洱茶,愈陳愈有底蘊香氣。
他回憶過往最感動的事,是在千年古茶樹下,感受到樹有千年生命,「我們人活著不過幾十年,短短幾個秋,惜福、學習如樹般的謙卑與柔軟,才是一輩子該做的事,認真地投入興趣,過好生活,就是人生大師。」
許怡先認為,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歷史的軌跡,流於茶藝的擺弄,是很可惜的。「當我們願意把歷史的茶文化融會貫通,才能喝得扎實不虛偽,說起茶來更是名正言順,是對萬物、歷史與文化的尊重。」
而正因為擁有柔軟心腸,許怡先才與鄒炳良老廠長交好,得知他長年製茶的珍貴心路歷程,彼此的心沒有距離。
老廠長:要讓天下人喝得起我的好茶
「老廠長同樣是身段柔軟,他一輩子都在做標準化、一輩子都在學習。」老廠長一生的志向,是為天下人做好茶,讓所有人喝得起他做的好茶。
無論是喜歡典雅的「易武」、「冰島茶葉」,還是霸氣的「班章」,都能量身定做,做到滿意為止。這也解開了當年「7542」、「8582」兩款,每一級別中都還各自有不同風味,有辣味的鮮明茶韻,抑或端莊淡雅等各具特色的滋味。
▲許怡先說因為疫情,耽誤了大家,卻凝聚了大家。左起為陸潔明、王傑、盧正昕、宋學仁。
疫情反而凝聚、成就了大家
在分享的尾聲,許怡先提及《跟著老廠長喝茶去》一書給他的心靈養分,「我們都說自己很忙,卻沒有把真正想做的事做出來。」如果不把握每次機會去做,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
「如今我們的智慧結晶,被凝聚在這本書上頭,非常有趣。」許怡先說,因為疫情的出現,耽誤了大家,卻凝聚了大家,讓他與楊子江、王傑等好友共同辯證,才能碰撞出火花、一起突破了生命新格局。
(《跟著老廠長喝茶去: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遠流文化出版, 許怡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