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5歲男性過去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因為急性眩暈合併單側聽力喪失到急診就醫,理學檢查顯示除聽力障礙外無明顯異常,而腦部電腦斷層亦無發現明顯病灶,初步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因此住院接受藥物治療,但住院期間又發生複視症狀,隨即安排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是後小腦動脈阻塞造成腦缺血。
頭暈、耳鳴就要小心
另外有位36歲女性,常常會頭暈、眩暈數分鐘,伴隨右側聽損,而後逐漸出現單側手腳無力、麻木、吞嚥噎嗆及尿失禁等症狀,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顯示為腦部右側顳葉腫瘤,導致腦室及腦幹壓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說,耳鼻喉門診很常被病人問到「耳石脫落症」,其實就是所謂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其原因為內耳半規管的耳石脫落,導致眩暈症狀,通常可藉由藥物及耳石復位術加以治療。
然而有良性,相對就有惡性,即「惡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稱為「中樞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其症狀與眩暈極為相似,可能為姿勢性眩暈,且可能合併有聽力改變或耳鳴,其症狀在初期很難與良性眩暈區別。
腦瘤或出血恐較晚顯現
初期來說,惡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檢查結果,甚至也很難跟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區辨,不一定能觀察到明確代表中樞神經病灶的證據,影像學檢查方面,倘若為腦瘤或是腦出血,尚能由電腦斷層偵測出來,若為初期腦梗塞,則必須要核磁共振才有辦法明確辨認。
隨著病程的演進,可能是腫瘤或出血逐漸造成腫塊效應,或是血管堵塞情況惡化,中樞神經病灶造成的神經學症狀才會慢慢顯現出來,也才有辦法確立診斷對症下藥。
余育霖表示,雖然大部分眩暈確實多為週邊神經病灶所造成,例如耳石脫落為最大宗,藉由適當的藥控制及耳石復位治療後,症狀多能緩解,但切勿因此而大意,若治療後效果不佳或產生其他症狀,則可能為惡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務必儘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