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媽媽當時有買保險呢?」母親在我16歲時血癌離世的領悟:對於沒後盾的人,保險是一種人生備案

「假設媽媽當時有買保險呢?」母親在我16歲時血癌離世的領悟:對於沒後盾的人,保險是一種人生備案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台大心理系畢業的作者吳東軒,擁有名校光環,理應握有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卻在確診罹患率只有4萬分之一的 NF2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第二型)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所罹患的罕見疾病,會有大小腫瘤不停在體內生長,目前沒有根治方法。腫瘤長到哪,生命威脅就到哪,可能是癱瘓、失明、失去聽力,或是終身無法自理。

「不正常的目標,就要用不正常的方法才能完成。因確診罕病而人生走上岔路的那一天,我加速完成了夢想:創業、結婚、買房。」

過好人生本來就不容易,但如果有病的話,人生又會更難一點。確診後在又反覆又折磨的療程中,他歷經數次照30秒、吐3小時的放射治療;摘過1顆5公分的腦瘤;跟剛求婚的女友在手術前交待好幾次遺言……但同時,卻也領悟出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方式活著。

 

學校的工作下班得比較早,通常放學回到家時媽媽已經在家了;但那天我回到家時,家裡一片漆黑,幾小時後才有電話打來,其他長輩來家裡接我去醫院。白血病,也稱之為血癌,這就是讓媽媽倒下的疾病。那時候其實我不是很懂生病是什麼意思?學校老師跟我說要先做好心理準備,我也不太懂要心理準備是要準備些什麼東西?

 

媽媽在第一次化療後有短暫好轉,回家過了幾個月的正常生活,然後第2次病倒,這次就沒有再回家了。接著我們家就崩塌了,無論是經濟上或心理上或實際看起來的樣子。崩塌並不是發生在一瞬間,有點像水庫從漏水到坍方的過程,先是有一點點裂縫,然後變成一個小洞,小洞持續漏水,裂縫愈裂愈大,出現愈來愈多小洞,然後某一刻,崩塌。

 

媽媽在世時並沒有買保險,而原本所有的財務規劃都是用他跟爸爸的兩人收入下去計算。突然之間爸爸要用自己一個人的收入扛起所有支出,於是他得花更多心力在工作上。當家庭突然失去一個成員,剩下還活著的成員們要怎麼辦?現在的我知道這需要大量的溝通,各種現實的、心理的、感受的、情緒的溝通。但16歲的我不知道,妹妹那時更小,也不確定她知不知道,老爸則是忙碌於工作中,已經沒有多餘心力。於是我們不溝通,只吵架,各自努力重建各自的生活正軌,然後各自走上不同的方向。家裡的房子最後還是因為債務而被法拍,從此一家三口就真的各奔東西,連一個可以聚在一起回憶的老家也沒有了。

 

這跟錢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我還是常會想,假設媽媽當時有買保險呢?假設爸爸那時候不用那麼焦頭爛額地工作呢?假設老家沒有被法拍呢?沒有後盾的人非常脆弱,面對風險的時候幾乎沒有應對的選項。可能就是因為這段經歷,在出社會領到第一份薪水後,我就買了保險。

 

第一次買保險觀念還不是很齊全,只針對從當年媽媽病逝的經驗中,買了對應的3種保險:壽險、醫療險、癌症險。癌症險的功能在於如果得到癌症,至少可以先領一筆理賠,作為應對衝擊的周轉金,後續相關治療費用也都有理賠。醫療險用來讓自己生病不用擔心沒錢治療,壽險則是讓自己死掉後至少家屬可以領到一筆錢。現在看這個保險規劃頗為陽春,因為當時對保險還不是很了解,預算也不太夠。繼續工作幾年之後,逐漸意識到生病時的財務需求不只有醫療費用,還有因病不能工作導致的收入中斷。還有,人死了就死了,但要是沒死呢?於是在幾年後又做了一次功課,調整了一次自己的保險規劃,這次增加的險種主要是2種:再買一家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及失能險。

 

第一次的規劃就有醫療險,其中包含了一張實支實付。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概念是在額度內「花多少賠多少」,只要花費在額度內,支出的全部醫藥費都可以由保險來理賠。但就理賠醫藥費而已,治療過程中不能工作導致的收入中斷要怎麼辦?這就透過第2家實支實付來做到了。假設這次醫療總花費是5萬塊,都在保單的額度內,第一家保險公司會賠我5萬,第2家也會賠我5萬,這多出來的5萬塊錢,就可以拿來填補收入中斷的洞。

 

至於失能險,就是用來應對「死了就死了,但要是沒死呢?」這種情況,如果因為任何原因(通常不是意外就是疾病)而殘廢,至少有一筆保險理賠來支撐最基本的生活開支。失能險是一個現在來看覺得還好當年有先買,但希望絕對不要用到的一張保單。有的 NF2 病友後來因為腫瘤壓迫而不良於行,得坐輪椅;有的是失去全部聽力。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失能險的理賠能支撐我一小部分的生活花費,但真心希望不會有那一天。

 

這是在我20幾歲時的保單規劃,10餘年來,保險業也又有了一些不同,例如現在有保障範圍比當年的失能險更廣的長照險,有直接理賠各種因故不能工作的薪水險,還有重大傷病險。只要符合政府核發重大傷病卡資格的疾病都能理賠,政府公告的各種罕見疾病,基本上都算重大傷病。當年我沒買重大傷病險,NF2 也不是癌症,沒因此領過單筆一次性的保險理賠。但我多次開刀的醫療花費、復健休養期間的收入中斷,就是靠那2張實支實付保單撐過來的。

 

確診 NF2 之後,就幾乎不能再買任何新保險了,各家保險公司看到我病歷都是拒保,除非是像旅平險、公司團保這一類的保險。有買保險具體而言到底有什麼差別?以我親身經歷來說就是一種底氣跟心情。開刀會有手術傷口,傷口癒合期間可能會痛,通常可以請醫生開止痛藥,不過一般止痛藥的效果就那樣,不一定夠。

 

某一次開刀時我住的是雙人病房,隔壁床也跟我一樣是頭部開刀,我想傷口應該是真的很痛,因為他一直發出呻吟聲,總是抱怨很痛;吃了止痛藥後還是痛,自費打效果更好的止痛針要800元,他的家人一直要他忍耐。我也很痛,不過我選擇止痛針打好打滿。每打一針800塊,2家實支實付共會陪我1,600塊,又可以讓我舒服點,為什麼不打呢?

 

開刀前醫生會跟我們說明手術,也提到可能會用到的醫療耗材,其中有些是自費項目不用也行,但用了可能會讓手術更順利一些,或讓病人更舒服一些。一個自費項目也許2萬塊,這2萬花下去,2家實支實付共會理賠我4萬,還能提高自己的存活率和舒適度,為什麼不用呢?當我來到手術房這種地方,已經必須要背負生命風險、忍受身體不適、勞動家人朋友,真的不想再花任何一點心力在省錢和忍耐上;以我來說,之所以能有不用花力氣省錢的底氣,來自於當年規劃的保險。

 

對於我這種沒有後盾的人來說,保險是一種人生備案,是一定要準備但希望永遠都不要用到的備案。

 

讓自己恢復健康值得花多少錢?這個問題真的太難了,我始終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_吳東軒

是四萬分之一機率的NF2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第二型) 罕見疾病患者。在確診罕病後,於 2015 創業開了一間共享空間『來坐夥』,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本文摘自是日創意文化出版 《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