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對外人大方
你見過這樣的人?一輩子摳摳搜搜,對自己很節儉,對家人吝嗇,卻總是對外人大方得驚人。吃飯的時候搶著買單,送禮的時候從不手軟,逢年過節對外紅包包的可大方,仿佛只要這樣,別人就會覺得他「闊氣」,就能獲得某種尊重。
但他們的「大方」,只留給外人,家人往往得不到半點溫暖。
有一次,我帶長輩去超市採購生活用品,本以為他會挑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想到他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找禮盒,嘴裡念著:「這個可以送給某某,那個某某某愛吃什麼……」我看著他只顧為別人挑選禮物,卻沒想到自己沒有存款,口袋裡裝的錢是晚輩的孝心,不是要給他拿去討好別人用的。我站在旁邊,心裡一陣無奈,他想送的這些人,可能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可他卻樂此不疲,好像送禮比買自己的生活所需還重要。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討好外人,也不願善待自己和家人?
他們寧可把最好的留給外人,也不願意善待真正愛他的人,外人的一句「你真不錯」,比家人的感受還重要。
有心理學家說,這種行為叫炫耀式消費,簡單來說,就是用錢換來面子,哪怕自己沒那麼寬裕,還是要裝出一副「我不差錢」的樣子。還有一說,這是自尊補償,意思是,有些人內心其實很自卑,於是透過對外人慷慨,來證明自己很有能力。
但說到底,這其實就是 「活給別人看」。
這樣的人,最讓人心累的地方是:你越靠近,越會發現自己不是他的重點對象。他們對你理所當然,跟家人計較錢,卻能毫不猶豫地拿錢去換取外人的幾句好話。家人對他來說可以將就,但對外人很講究。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家人,該怎麼辦?
是不是覺得很無奈? 確實想改變他們,太難了。這種行為模式已經刻進骨子裡,哪是你說幾句就能改的?但有幾件事,或許能讓你過得輕鬆一點:
◇不要奢望他們會突然開悟
有些事看明白就好,別奢望對方能改變,否則最後失望的還是自己。
◇設立界線
避免成為他們對「外人大方,家人吃虧」的受害者:如果發現他們拿你的付出去討好別人,試著設立界線,避免讓自己過度犧牲。例如,不給超出他們基本需求的金錢支援,或是改成直接提供物資,而非現金。雖說物資也可能被拿去送人,但總比拿現金送人好。
◇理解但不迎合
你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態,但不代表你要一直遷就,學會平衡自己的感受,不讓自己受傷。
◇別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別因為從小耳濡目染,也變成一個只懂對外人大方,卻對最親近的人視而不見的人。
有些人,窮得不只是口袋,還有心。他們窮得只剩下迎合別人的習慣,卻從來不肯善待家人一點。
但你不必跟他們一樣。
願你先善待自己,再考慮世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