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使用摧毀自信的十種表達
那些學生在演講前原本都很有自信,但只要一開口用了「好像」,整個人立刻變得猶豫不決、缺乏把握。這樣的情況不只是個別現象,多數參賽者都濫用「好像」。
這實在令人惋惜。
「好像」原本是用於推測或預期不確定情境,如:「明天好像會下雨」。但如今越來越多人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立場,下意識地在每句話加上「好像」。
這種缺乏自信且優柔寡斷的言語習慣,在年輕群體中特別流行。而這正反映出當下年輕人的心理狀態,讓我感到痛心。在經濟長期低迷,受就業壓力所苦的當下,年輕人不是自嘲為「N拋世代」[1]嗎?「拋棄」一詞竟然被用來代表一整個世代,可見他們多麼意志消沉。或許也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會不自覺地過度使用「好像」這種沒自信的說法。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努力改正說話方式,動不動就說「好像」會讓人覺得你講話沒把握,也很難取得他人的信任與好感。這種語氣就像口齒不清,含糊其辭。想像一下,如果有人和你交談時總是含糊其詞,你會信任他嗎?絕對不會。缺乏自信的表達無法引發他人的正面回應和好感,因此,我們有必要將說話方式調整為清晰有力的語氣。
美國暢銷作家提姆‧桑德斯(Tim Sanders)在《萬年不變的致富真理》(Today We Are Rich)一書中也指出,要避免缺乏自信的語氣:
現在就該戒掉一切顯得缺乏自信的表達方式。因為這類語氣會使對話陷入僵局,淪為毫無意義的空洞交談。缺乏自信的人,就算與成功人士交談,也終將一無所獲。
切記,言語具有刺激大腦的力量,會支配我們的思想與行動。大腦會根據你日常使用的詞彙做出相應反應,而你的思維與行為也會受到平時說話習慣影響。如果你慣用「好像」這類模糊且缺乏自信的表達方式,你的思維與行動也會失去自信,變得優柔寡斷。
表2中列出了提姆‧桑德斯認為缺乏自信的人的典型表達方式,「好像是」也被歸類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說話習慣中還隱含著推卸責任的傾向。
表2 避免使用這些詞語說話
大概 | 說不定 |
不管怎麼說 | 會是那樣的吧 |
我個人覺得 | 我不是故意的 |
好像是那樣 | 應該不是那樣吧 |
也許是那樣 | 總有那種感覺 |
慣用這類表達方式的人,對他人也會產生不良影響。試想你在陌生街頭迷路,向路人問路,對方卻說「好像可以往那邊走」,你會作何感想?會按照他說的方向走嗎?還是會因為不確定,再次詢問他人?
這種不自信的說話方式會讓人信任感降低,我們該做的,是果斷改用更堅定、有自信的表達方式。
因此,我建議採用「我認為」或「在我看來是」等明確俐落的表達方式。當你用堅定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你自己也會更有信心。當思想變得堅定,行動自然會隨之果決。自信的態度和姿態能贏得他人信任,而這份信任又會反過來增強你的自信。說話方式和心態之間,其實會形成一種正向循環。正如古希臘哲學家高爾吉亞(Gorgias)所言:
言語為強大主宰,看似微小,實則無形之驅,能成就如天之事:平息恐懼、消除悲傷、創造喜悅、滋養憐憫之心。
註[1]: 指拋棄了N種事物的世代,從三拋(戀愛、婚姻、生育)世代開始,到五拋(三拋再加上正職工作、自己的家)世代,又到七拋(五拋再加上人際關係、夢想)世代。
(本文摘自《讓好事發生的說話習慣:從「內在對話」、「人際溝通」到「財富豐盛」,打造理想人生的39個表達練習》采實文化出版,吳秀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