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夜尿、小便卡卡不是老化正常?台灣逾半50+男性有這問題…守護老爸攝護腺健康,從5件事做起

頻尿、夜尿、小便卡卡不是老化正常?台灣逾半50+男性有這問題…守護老爸攝護腺健康,從5件事做起

父親節將至,除了送禮、吃大餐,不妨更進一步關心爸爸們最容易忽略的攝護腺健康問題。攝護腺癌已躍升為男性癌症第3位,尤其50歲以上男性風險逐年攀升,許多人因為夜尿、頻尿、小便卡卡羞於啟齒,但若長期未治療,除了會造成排尿困難、尿滯留、反覆泌尿道感染,還可能導致膀胱功能退化、膀胱結石,甚至腎臟損害等嚴重後果。醫師提醒,守護老爸健康,就從定期做PSA檢查、均衡飲食做起!

 

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已躍升為男性癌症第3位,尤其50歲以上男性風險逐年攀升,不可輕忽。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隨年齡增長會逐漸肥大,若長期未治療,除了會造成排尿困難、尿滯留、反覆泌尿道感染,還可能導致膀胱功能退化、膀胱結石,甚至腎臟損害等嚴重後果。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教授馮思中指出,台灣超過50歲的男性中,逾半數有攝護腺肥大問題,70歲以上者比例甚至高達8成。許多長輩因為難以啟齒「頻尿、夜尿、小便卡卡」等困擾,常以為只是老化現象不願就醫,卻可能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

 

攝護腺肥大與癌症如何分辨?

 

攝護腺肥大的診斷多從門診問診與基礎檢查著手,如超音波與PSA抽血,即可初步掌握狀況。除了年齡,久坐、缺乏運動、家族病史、飲食不當等因素也都與攝護腺肥大有關。一旦出現排尿不順等早期症狀,就應及早治療,避免拖延導致膀胱功能受損。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雖有相似症狀,例如排尿不順、夜尿、急尿等,但癌症若未及早治療,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癌細胞轉移。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若有家族病史,更應提早從40歲起定期追蹤。

 

攝護腺癌6大症狀:

 

1、解尿困難

2、血尿

3、射精疼痛

4、精液帶血

5、骨頭疼痛

6、PSA指數上升

 

攝護腺肥大在治療選擇上,馮思中指出,除了傳統手術與服藥外,目前已有攝護腺水蒸氣微創消融手術等創新療法,不僅保留性功能、降低副作用,也讓更多男性願意正視健康問題。林口長庚引進此項治療技術至今,已協助超過150位病患改善症狀、重拾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82歲拜登罹攝護腺癌「已轉移骨骼」!一年前健檢正常,為何發現已末期?醫揭6徵兆:男逾50歲都該檢查

 

營養師建議:吃對食物,為攝護腺加分

 

飲食是預防攝護腺疾病的重要關鍵。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瑋琳提醒,長期攝取高油、高糖、加工食品與大量動物性蛋白,可能刺激發炎反應,增加癌細胞生成風險。建議男性朋友以多蔬果、全穀及植物性蛋白為主,乳製品建議一天最多攝取1~2份 (鮮奶、保久乳、優酪乳1份約240毫升),且盡量選擇低脂乳製品。

 

攝護腺5大保健飲食方針

 

■茄紅素:如番茄、西瓜、紅椒、紅心芭樂,具強大抗氧化力,可抑制攝護腺癌細胞增生。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椰菜、高麗菜、芥藍等,含硫化物與吲哚類,有助抗氧化、排除致癌物。

 

■植物性蛋白與異黃酮:黃豆製品、大豆異黃酮屬植物雌激素,但吸收率低、無賀爾蒙作用,反可抗發炎、抑制雄性荷爾蒙過度刺激。

 

■微量元素鋅與硒:鋅來源包括南瓜子、牡蠣、堅果、全穀;硒則來自大蒜、鮪魚、洋蔥、啤酒酵母等,皆有抗氧化、抑癌效果。

 

■多酚:綠茶、莓果類、堅果類。深色莓果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有助於抗氧化與免疫調節;多酚可抑制發炎反應,增強免疫系統。

 

■避開高風險食物: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高脂紅肉、菸酒、含亞硝酸鹽及黃麴毒素食材都應減量甚至避免。

 

 

父親節健康行動:請爸爸一起檢查、一起吃得更健康!

 

✔ 每年定期做PSA檢查,尤其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者

✔ 有頻尿、夜尿、排尿困難應盡快就醫,不要害羞

✔ 每日均衡攝取蔬果、低脂乳品(1–2份)、植物性蛋白

✔ 避免久坐,規律運動,少熬夜與憋尿

✔ 若已確診攝護腺疾病,請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