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名單從餐廳變醫院
沒錯,這年紀的我們無法暢所欲言的談論夢想與未來,切身相關就是五臟六腑發出各種該死的警訊,常見的就是酸痛、肥胖、咳嗽、皮膚病、眼睛痛,脖子痛,胃痛,頭痛,啥都痛。從門診看到醫療中心,從西醫看到中醫,從哪間復健整所到哪間整骨名店,每個人口袋都有好幾間醫院,不是好幾間餐廳跟下午茶店。
前幾天老同學來約吃燒肉,我直接說:「不要吃到飽。」對我來說,過量的美食只會讓接下來幾天都活得痛苦不堪,除了拉肚子外,也會睡不好跟脹氣。
同學見我消瘦了一圈,我說這兩個月都在嚴格的飲食控制,沒辦法做到像蔡依琳一樣晚上九點半睡覺,也無法喝水到2900cc,但盡量控制醣分與飲食餐點選擇,戒斷期茶咖啡飲料不能碰,只能以喝水為主,輔佐中醫調養慢慢恢復。不過其他小毛病還是不斷,待在家常滑手機打電腦導致肩頸手都酸痛,出門沒病的,在家都出來了。
不愛惜身體,生命會反噬
所以並不是待在家休養就不會生病,明白過了四十就是體會不愛惜身體,生命就會反噬,未來還想出遠門就必須步步為營,不能熬夜傷身,不能夜夜笙歌,不能飲酒作樂,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對!以往那些勸世的耳邊風,也明白其中的苦楚。
糟糕的人就別再聯絡了!顧身體也要顧心理,所以寧可絕情少愛,也不想討好了別人,失了靈魂。
其中一位同學她光咳嗽毛病就糾纏半年,我們都勸她去運動,但一講到運動她就充耳不聞,她也說「不是只有你們說我,身邊所有人都說我。」但就下不了決心動,不見棺材不掉淚。
所以,我認為人還是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去努力,例如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旅行,為了把生活過程喜歡的樣子。所以我很慶幸在能吃苦的年紀去窮遊,睡過火車站,搭過夜車,走過各種崎嶇的道路。也很慶幸在中老這年紀還有能力跟力氣帶不服老的家人遠行。
▲雪兒近年時常陪伴父母旅遊,提起愛旅遊的父親,曾溫柔說道:「旅行是你餘生的溫柔,那就讓你能走多遠,就去多遠的地方。」(圖/翻攝自雪兒(Cher)臉書)
出走遠方,3關鍵缺一不可
我爸,七十多歲,身體健康硬朗,每日作息固定,每日都運動數小時。他告訴我:「為了旅行,他要保持好健康的身體。」
我媽,剛七十歲,身體有些毛病,每日種菜養雞,每日陪我爸運動數小時,每周抽空陪伴九十多歲的母親,被我爸影響之後,也逐漸想開了要出走,只是不能長時間走動。
我啊!還妄想著去更多特殊跟奇怪的地方旅行,想去格陵蘭看冰山,想搭西伯利亞鐵路,想看動物大遷徙,想去西藏的阿里轉山,想去印度上瑜珈課,想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想騎著馬奔馳在草原上。
出走遠方真的很需要體力、時間跟金錢,三者缺一不可。
年輕時可以用時間跟體力去窮遊,中老後明白:
金錢失去了還可以再賺,
體力必須用健康去維持,
時間才是無法挽回的悔恨。
中老後我更想推廣《能不能轉身去旅行》這件事,因為踏出遠門後,你會更重視身體健康。
人要踏出門才知道不需要活成簍蟻,人要有目標才會活得健康。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