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健康殺手的鹽,是人體必要礦物質
日本人從小吃到大的傳統家鄉味(和食),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成為全球代表性的健康飲食文化之一。不過傳統和食的鹽分比較高,調味上仍必須留意。
話說回來,許多加工食品吃起來不鹹,鹽分卻高得驚人,有統計指出,我們每日所攝取的鹽分,有八成是從加工食品中不知不覺吃進去的。
我們所說的鹽分,在人體內主要是以鈉離子(Na+)的型態發揮作用。鈉離子是人體必要的微量礦物質,在生理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我們的細胞內外充滿了液體,這些液體中含有不同的離子組成:細胞本身被細胞外液所包圍,細胞外液富含鈉離子,而細胞內液則富含鉀離子(K+)。這些離子在細胞膜內外進出所產生的電位差(也就是電能),不僅調控細胞內外的濃度平衡,也負責傳遞各種信號,維持細胞正常功能與生命活動。
鈉離子是極為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我們碰觸到滾燙的東西會趕緊縮手,是因為神經將灼熱的刺激傳送至大腦,大腦命令手腳肌肉立即收縮避開危險。這些神經的往來傳遞都是電位(生物電)的運作,需要鈉離子參與其中。
血液中也含有鈉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cl-)結合而成的氯化鈉(NaCl),就是鹽巴的主成分,將鹽巴兌水調成濃度0.9%的水溶液,就是所謂的「生理食鹽水」,必要時可取代血液。
WHO食鹽攝取標準為5公克以下
如此重要的鈉離子(或說是氯化鈉、鹽分),在飲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本文一開始提到,我們所熟悉的傳統和食,鹽分其實偏高。從國際的食鹽建議攝取標準來看,日本的建議量就顯得過於寬鬆。
WHO建議的一日食鹽攝取基準為5公克以下(1),反觀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2),男性是7.5公克以下,女性是6.5公克以下(有高血壓、腎臟病等宿疾者,適用標準不同)。
如果細讀厚生勞動省的《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不難發現其中的弦外之音,彷彿是在說:「儘管想比照WHO建議的一日食鹽攝取基準5公克以下,但是這對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而言,未免過於嚴苛,想要一步到位,大力推動減鹽,就怕民眾跟不上腳步,考慮到現實的可行性,於是訂在男性7.5公克以下,女性6.5公克以下。」
不是嘗起來味道鹹,鹽分就一定很高
現在,請大家猜猜看,「1片蘋果派和3片煙燻鮭魚,哪一個鹽分含量高?」
筆者提出這個問題,用意是為了提醒各位,平日或許已經從加工食品中攝取了過多鹽分卻渾然不覺。
「煙燻鮭魚嘗起來很鹹,想必鹽分不少,但是既然你都這麼問了,答案八成是蘋果派!」
我想,多數人應該會這樣回答吧!沒錯,1片蘋果派的含鹽量是1.3公克,3片煙燻鮭魚的含鹽量則是0.8公克,這個差距是不是很令人意外呢?
味覺會騙人,鹽分攝取量滿是陷阱,不能只是從嘗起來鹹不鹹,斷定含鹽量多寡。
1片蘋果派的含鹽量已經達到WHO建議之一日食鹽攝取量的四分之一;同樣的,一片吐司麵包的含鹽量也有0.8公克,早上吃1片吐司當早餐,十點又吃1片蘋果派當點心,還未到中午,鹽分的攝取量已接近一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問題是不是比想像中嚴重呢?
所以在享用加工食品之前,請先查看包裝成分標示中的「鈉含量」。如果看到冷凍炒飯、速食麵的鈉含量,一定會多到讓你驚掉下巴。
各類加工食品的問世,創造了使用便利的食材,讓我們得以輕鬆品嘗美味,但是在利用加工食品之前請再多想一下,調整使用頻率,會更有助於我們維護身體健康。
結論
▼鹽分是生命活動所必須,減鹽不可過頭,以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日本人的鹽分攝取標準量比國際寬鬆。
▼加工食品即使嘗起來不鹹,鹽分卻多得驚人,購買前請先確認成分表上的含量標示。
(本文摘自《這些健康常識,正在破壞你的健康:東京大學醫學博士的媽媽醫師,以醫學新知翻轉錯誤觀念》新自然主義出版,柳澤綾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