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到≠沒乳癌!乳房外科名醫揭迷思:出現腫塊、橘皮多已中晚期…40歲開始做1件事,把握99%存活率

摸不到≠沒乳癌!乳房外科名醫揭迷思:出現腫塊、橘皮多已中晚期…40歲開始做1件事,把握99%存活率

「許多女性對乳癌存在迷思:我運動、生活作息正常、什麼都不敢吃、什麼東西都沒摸到…怎麼可能得了乳癌?」北醫乳房醫學中心教授杜世興說,事實上早期乳癌絕大部分沒有症狀,一旦乳房或腋下有明顯硬塊、乳房變形、乳房皮膚潰瘍或橘皮狀變化時,都已是晚期了。杜世興直言,攔阻乳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透過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在乳癌零期揪出癌細胞,掌握99%存活率!

 

根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乳癌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2位,每年約新增1.7萬名病人,平均每30分鐘就有1名女性確診乳癌。包括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等名人,皆因乳癌病逝。

 

許多女性對乳癌存在迷思:「我運動、生活作息正常、什麼都不敢吃、什麼東西都沒摸到…怎麼可能得了乳癌?」

 

事實上,早期乳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一旦乳房或腋下有明顯硬塊或腫瘤、乳房變形、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時,通常已進展至中晚期。若癌細胞進一步轉移至骨頭、肺、肝或腦,才會出現骨痛、呼吸困難、肝衰竭或頭痛昏迷等症狀,而這就代表已是末期乳癌。

 

乳房不正常現象:

 

1、乳房上任何無痛硬塊或腫瘤

2、乳房變形:突然性兩邊乳房大小不一、兩邊乳頭高低不一、突發性乳頭下陷、乳房上有凹陷現象

3、乳頭上有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4、乳房上有不收口的傷口

5、腋下有無痛硬塊或腫瘤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美國乳癌死亡率降近6成,台灣卻不降反升

 

「台灣的名醫太多了,醫藥很進步、醫療系統很優秀,但為什麼乳癌死亡率老是輸歐美?因為我們的乳癌篩檢率就是輸人家,那考試一定會輸他們!」杜世興指出,台灣每12位女性就有1位罹患乳癌,美國則是每8名女性就1人,但過去10年來美國乳癌死亡率降低了58%,台灣卻不降反升,關鍵就在於篩檢率很低。

 

杜世興說,政府為推動公費乳癌篩檢,送香皂、送盆栽,甚至是超商禮券,但篩檢率仍僅約47%,不及美國的6~7成,因此零期乳癌發現率遠低於美國,自然推升死亡率。「很多人形容乳房攝影像『滿清十大酷刑』、『難以抹滅的夢魘』,每次都用這理由逃避,就錯過了早期發現的契機,這其實很可惜。」

 

據國健署最新乳癌登記資料,2022年乳癌新增17,366例,若含侵襲癌,每年約有2萬例乳癌個案,其中原位(零期)乳癌僅佔18%,其餘皆為侵襲癌。「兩者差在哪?零期癌不會轉移、不會致命,是救命的關鍵!」

 

乳房攝影是發現「零期癌」重要工具

 

杜世興說,零期乳癌的十年存活率約99%,與常人無異,但惡性乳房鈣化點根本摸不出來,所以就要靠乳房攝影來把關。其他的徵兆還包括:

 

●乳癌異樣分泌物或出血,紅色、黃色一定要小心,且一壓就擠出來、甚至衣服上有殘跡,那一定有問題。

 

●乳頭濕疹、落屑,如乳頭癢到擦藥都沒用,極可能是柏杰氏乳房疾病。

 

不過乳房攝影準確性約為80%,仍有15~20%乳癌被忽略,杜世興自己就曾遇過腫瘤5公分大的侵襲性乳癌,在開刀前影像檢查仍正常,而此時就需要乳房超音波來補強。至於檢查方式選擇,他提醒:「乳癌篩檢不是點餐,讓醫師根據情況判斷最合適的方式即可。」

 

北醫乳房醫學中心教授杜世興說,零期乳癌的存活率達99%,能及早發現是好事,千萬別抱持鴕鳥心態逃避。(圖/劉咸昌攝) 

 

乳房攝影減痛秘訣與檢查注意事項

 

許多女性害怕乳房攝影的壓迫疼痛,杜世興說明,「夾緊」是為了提高影像清晰度、減少輻射暴露。他也提供減痛建議:

 

●避開經期前一週:此時期乳腺腫脹較敏感,建議經期後的3週內檢查。

 

●檢查前避免攝取大量咖啡因(濃茶、濃咖啡、巧克力等)。

 

●勿擦香水、乳液,因其可能含有金屬顆粒,恐造成影像誤判,反而需重拍一次。

 

●若仍害怕疼痛,也可自費約3500元做3D乳房攝影,影像更清晰、舒適度也較高。

 

生活習慣與荷爾蒙使用,都是乳癌風險因子

 

預防乳癌應保持規律作息、充分睡眠、避免肥胖與過度輻射暴露,多運動、不亂用荷爾蒙藥物。

 

杜世興提醒,女性荷爾蒙療法雖能緩解更年期不適,但黃體素會增加乳癌風險,建議使用時間不超過5年,並應在醫師監控下進行。若症狀輕微,可先透過飲食調整(如豆類、豆漿、大豆異黃酮)改善,不會有致癌疑慮。

 

此外,塑化劑、農藥、殺蟲劑等也會干擾荷爾蒙系統,像以塑膠袋盛裝熱湯、抽菸、酗酒等習慣都會提高乳癌風險。他也笑說:「上天會懲罰懶惰蟲!」肥胖、不運動、高齡生產或未生育女性,皆屬高風險族群。

 

延伸閱讀:

更年期補充荷爾蒙增乳癌風險?她吃保健品「自救」5年後竟罹癌…名醫籲「這樣做」別當白老鼠

 

吃膠原蛋白、胎盤素養顏,1成分恐致「內膜病變」!子宮內膜癌病例激增10倍…醫:這些東西都要遠離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