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優照護
「說來慚愧,關於如何成為更好的人,我是直到開始照顧媽媽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連先生緊接著說「陪伴媽媽抗癌的過程,也算是讓我的認知有了全面的更新,尤其是如何生活」。
閱讀更多
2020-12-29
夏韻芬
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提及在大多數人都在討論退休到底要多少錢,通常都只由生活支出計算,其實要先考慮的是你忽略的5大風險。
閱讀更多
2020-11-20
陳乃綾
身為子女,家中長輩如果生病了需要有人隨側照顧,很多孝順的晚輩很可能會辭職回家照顧家人。但是,看在諮商心理師的眼裡,這個決定是讓人擔心的,照護路雖漫長,但總有結束的一天,到時能否順利接軌重返原來的人生,的確是個問號。
閱讀更多
2020-11-20
河泰鎬
理查德.卡爾森( Richard Carlson)在他的著作《別再為小事抓狂》(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一書中談到, 為了變得更幸福,須與不完美更親近。不要耗費過多的力氣在小事上,只會白白浪費掉時間。不要被追求完美的不安感所控制,要習慣不完美。
閱讀更多
2020-11-13
寬寬
生活中。人來人往,所見的面孔大多一副飽足之態,住久了,會沾染上一種習慣:時常從自己的生活裡跳出去,像旁觀者一樣審視一遍,總是不無惶恐地想,這個人啊,真是擁有太多了!然後心裡跳出另一個聲音:矯情!
閱讀更多
2020-11-09
寬寬
女兒出生後,我請了一位阿姨幫我料理家務。阿姨姓王,四十多歲,半輩子待在農村,老家有二十畝薄田。晉北土地貧瘠,二十畝全種了玉米,豐年時,全家年收入四萬多。來我家打工,是她第一次從村裡出來,也是她們村第一個敢獨自出來打工的女人。這麼勇敢,是為了掙錢供女兒上學。王姐有兩個女兒。農村重男輕女,旁人勸她:「好歹得再生個男娃,不然老了誰養你。」她不聽。
閱讀更多
2020-11-02
李易紓
《今周刊》於10月29日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到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談談台灣的「醫養合一」新趨勢。張育美說,台灣2025年就要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在台灣醫療品質高、可近性高,加上醫療負擔能力高的狀況下,應該以醫療為核心,結合5G長照服務(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居家服務、居家藥事),建構出「醫養合一」的大健康互聯網。
閱讀更多
2020-10-28
寬寬
朋友說她媽總愛念叨:「老來苦才是真的苦。」最近老是想起這句話。大概是經濟前景撲朔迷離,悲觀氣氛四下彌漫,許多中年人唉聲嘆氣,覺得必將晚景淒涼。我凡事總愛抱持著積極的心態,倒是覺得,在個人層面,總有例外。所以,想寫一寫「人到中年」這個永恆的話題。
閱讀更多
2020-10-05
周維麗
有人會把「做好人」當成責任,而這個奇特的責任意識會促使他們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應該負全責,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他們都會選擇無條件接受,並且認為自己的名聲就建立在這份責任感上。在某些時候他們會很有自覺,而別人也會認定這些人說到做到,可是這種樂善好施往往讓 人力 不從心。
閱讀更多
2020-10-05
風傳媒 / 周岐原 王海咪
編按:人稱「算利教官」的楊禮軒曾經是大學教官,他在2007年開始存股,專挑民生必需消費股,2011年利用房屋增貸的資金,投入高殖利率股票,短短3年就將股票資產放大為3倍。2014年,楊禮軒41歲,他算算自己的被動收入已經超過主動收入,因此決定申請提前退休,目前是專職投資人,2019和2020年的被動收入,一年大約200萬元。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