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李偉文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產地和賣場就被丟掉的食物外,臺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煮食部分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閱讀更多
2023-04-13
媽媽經編輯部
21歲出道、曾經獲頒金鐘獎的六月,憑藉多部戲劇走紅,年輕時卻因對存錢、理財沒有概念,曾窮到每天只能花百元,23歲買房晉身有殼族,靠「減法理財」擺脫負債,和李易結婚成家之後,43歲即台、日、美都有置產且每月都有十萬元被動收入,早早迎向財富自由,令人羨慕的半退休生活。到底有哪些理財秘訣?怎麼實現呢?一起來學習小富婆養成術!
閱讀更多
2023-04-12
李偉文
自從卸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職位之後,很多會議與活動不再非要親自出席不可,多出來的時間,我以演講當作環境行動、社會服務的一環,因此只要排得出時間,演講邀約總是盡可能參與。這二十年來,幾乎臺灣大部分機關團體都去演講過了,有的還不只去一次。
閱讀更多
2023-04-11
李偉文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美國參議員受《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影響,發起了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草根遊行活動,當年是為了抗議大量使用含鉛汽油及產業排放濃煙卻無法管制,要求國會通過環境生態法案。
閱讀更多
2023-04-06
偉文隨筆
要獲得「頓悟」並不容易,只有我們被感動,或我們生命情境與某個遭遇有所呼應的狀況下,這些故事或情境才可能帶給我們頓悟,這也就是有句話說「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的意思。至於什麼時刻是「準備好的狀態」?當一個人處在困惑、徬徨、或好奇時,就是準備好的時候。
閱讀更多
2023-04-03
今周學堂
陳敏莉觀察,台灣部分已婚女性可能因為風險意識比先生高,但無法與先生取得投保共識,因此,為自己買了許多保險,卻疏於讓身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先生把風險保障規畫做足;另一個常見的極端則是,過度把保險預算重心放在配偶或子女身上,疏於照顧自己的風險保障⋯⋯
閱讀更多
2023-03-30
吳淡如
孩子大多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父母的金錢態度,對孩子金錢教育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隨著兒童節的到來,我們不妨探討如何在幫小孩買玩具的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存股高手陳重銘、知名作家吳淡如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提到,吳淡如深知教養孩子不是只是滿足需求,更是教他們如何學習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曾經努力對抗過「小孩吵就有糖吃」。
閱讀更多
2023-03-28
李偉文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我之所以能在演出前保持平常心,是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定年紀,不需要再去證明自己有多優秀的關係。」
閱讀更多
2023-03-25
奇普‧希思, 丹‧希思
只花五分鐘的時間打掃,能有多大效果?確實不多。但是,它至少能讓你開始動手,這才是最困難的部分。開始一項不愉快的任務,總是比繼續下去更困難。
閱讀更多
2023-03-24
李慧林
當我想購買時,我會先思考這個東西是否必不可少。我不再買不必要的物品,只購買必需品,所以每個月的 儲蓄 率都不知不覺上升,存摺內的錢也自然而然增加了。真神奇,我本來沒打算辛苦省錢,沒想到卻自然地省下許多錢。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