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7
撰文/釋俊哲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在2006年時預測: 「手工藝的技術勞工已成為通往美好生活的少數道路之一。」 手作吸引人之處,除了商品消費、更在體驗。 透過雙手的扎實勞動,最終回饋的成就感、心靈療癒之感, 都是去人性化的數位時代,難以取代的無價之寶。 從一個展覽、四座工坊、七個品牌,一起感受手作的魔力。
閱讀更多
2018-01-08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現在的社會和以前不一樣,創新思維在商業及科學研究上來說都很重要,如果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做相同的事,即使是難度很高的事也會被當成模仿,在科學上被認為是「Me too」。
閱讀更多
2018-01-04
陳亭均
「如果有件事要做一輩子,我想畫畫。」高三時的這個領悟,讓本名廖俊裕的廖小子,背棄了父親對他成為一名律師的冀望,毅然選擇了美術系。出身工人階級家庭,台灣庶民生活中,一般人眼裡俗豔的元素,傳單、打火機、電子花車⋯⋯,在他的創作中,卻成為最獨樹一格、生猛又接地氣的台灣美景。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