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許峰源
如果今天我們要去探病──對方四十多歲,事業經營正成功,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末期,老婆帶著四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只有三歲。今天我們要到安寧病房去探望他,請問,我們應該對病人說些什麼?對家屬及孩子們說些什麼?我們自以為的好口才派得上用場嗎?
閱讀更多
2023-07-20
NOW健康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 地方 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閱讀更多
2023-07-18
胡肇芳 整理
「媽媽,我們是不是又要去睡公園了?」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人聽了好揪心,新北板橋區這名45歲單親媽,獨自扶養兩名6歲及13歲兒子,平時打零工維持家計外,還得償還跑路的前夫留下的大筆債務,3人窩在約2坪大的小套房,晚餐共吃1個便當,由於繳不出房租,面臨被房東趕走的窘境。據了解,申請低收入戶需符合2個條件,第一是收入部分,依照家庭總收入除以「全家人口數」,每人每月的生活費少於公告的最低生活費以下;第二是家庭財產沒有超過居住縣市公訂的門檻。不過,各縣市生活水平以及物價有所不同, 地方 政府設立的門檻也會有差異。
閱讀更多
2023-07-18
林秋芬、鄧學仁、潘雅惠著
多年後再見進發,他離婚後的快樂完全感染了我們。「你看我現在快70歲了,看不出來吧!」眼前的進發得意洋洋,像個快樂的大男孩炫耀著,充滿活力又愉悅的他,正在向我們展示他「回春」的黑髮。若是不說,可能誰也想像不到,他走過了超過30年的痛苦婚姻,過程中生活在恐懼、紛擾之中,又遭逢數起鉅變。
閱讀更多
2023-07-18
翁申霖
單身時代來臨,尤其以「單身大國」的日本來說,此狀況更為普遍。一個人看電影、吃飯看似平常,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依然有些難為情;對此,對此,一名39歲男子開始進行「出租自己」的服務,無論客戶去哪,他都能在一旁靜靜陪伴著對方,他靠著提供這項服務,5年內賺進4000萬日圓(約890萬元新台幣)。
閱讀更多
2023-07-14
林暐鈞
「一個人的最迷人之處,在於像山一樣的宏偉胸襟,還有像海洋般的深不可測。」這是知名作家彭樹君的話。她有一把溫柔的嗓音,句句蘊含生命歷練的寬廣與知性,若是在夜晚聆聽,那就是失眠患者的救星,彷彿一天的壓力都隨之釋放,即便是不同特質的人,也能在她的言語中得到安慰。這樣的人,甚迷人。
閱讀更多
2023-07-12
商沛宇
妮芙是我到癌症醫院工作後,接觸到的第一位年輕病友,也是我和門診個案管理師合作的開端。個管師將妮芙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大學剛畢業的妮芙幾個月前因為久咳不癒就醫,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最近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需要緊急住院動手術。
閱讀更多
2023-07-11
樂透人生─吳家揚
近來0056改採季配息並增加投資標的,可與其他季配息的ETF搭成「月月配」組合,一時蔚為話題。這種「月月領息」的投資方法,對熟齡族也是很好的退休理財規劃,但究竟應該怎麼進行配置、組合?這樣做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缺點需要注意?準退休族群與已經退休者在佈局又該怎麼做,才能降低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7-11
翁申霖
打完爭產官司並拿到判決書,郵局卻不給領出遺產?一名老父過世後,家中5名子女因遺產分配不攏,而上法院打官司請求分配遺產,官司好不容易落幕,其中一兄長持確定判決請求提領父親部分存款時,郵局卻以金額不符為由,婉拒讓他領錢,郵局這樣做合法嗎?
閱讀更多
2023-07-10
林靜君談心室
CoCo李玟身亡震驚全球華人圈,她是橫跨幾個世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她的離去,自己的某些部分也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失落與個人生活現實的困難被喚起。因為是熟悉的名人,我們在哀悼與惋惜之際,會在她生命故事裡的章節,投射出個人的議題,尤其是有憂鬱傾向或是憂鬱症的患者,當這些消息環伺在生活周遭,更激化原本就無法停止的負面思考……
閱讀更多
29/ 30
第 2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