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小梶沙羅
陪著老父母和姨父母漸漸走向人生終點的日子,既是親眼目睹不論是誰都無法避開老化,也是我與他們走向死亡過程周旋的日子。如果問我,這段期間會懷抱希望嗎?我只能回答,現實一點都不甜美。雖然並沒有臥床不起,但是照顧開始出現失智症狀的老年人,壓力和疲勞的累積比我所認知的更多。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近期藝人孫鵬與狄鶯的獨子孫安佐,再度因脫序行為躍上新聞版面,先前他在美國犯下恐怖 威脅 罪入獄,近日又爆出在泰國擅闖民宅被逮,一度被送進精神病房。先後2次事件,母親狄鶯都親赴當地營救,但隨後卻爆出孫安佐被下蠱、遭爸媽強迫喝符水等情事,引發不少人討論狄鶯、孫鵬與孫安佐的親子狀況。其實過去狄鶯就曾在臉書提到,兒子孫安佐到美國讀書,是她最痛的一天,「心就像被掏空」!對此,音樂人許常德曾表示,「這樣的愛已經是生病了,當一個人愛一個人心會空掉、會心碎,當孩子做錯一件事就會失去理智、崩潰,這是很危險的訊息。」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情,面對孩子長大,曾緊握的那雙手究竟該如何放下,才不會成為「以愛為名」、綑綁彼此的枷鎖?(原文刊載於2023/4/11,更新時間為2024/6/3)
閱讀更多
2024-05-14
大衛.布魯克斯
對陪伴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善於陪伴的人展現哲學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所謂的「消極的努力」 (negative effort),也就是克制自己,有所保留,注意他人的狀況。韋伊寫道:「最寶貴的禮物不是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而是等待來的。」善於陪伴的人會放慢社交生活的節奏。我認識一對待朋友很好的夫妻,朋友都說,跟他們在一起很舒服。他們讓你在飯後願意在他們身邊待久一點,或是與他們在泳池畔的椅子上閒聊。跟他們在一起,你覺得很自然,友誼漸漸變得深厚。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閱讀更多
2024-05-07
鄭秋豫
我正在開會,手機又震動了,開會時我是從不接聽手機的。此時我任所長已近六年,業務也早已駕輕就熟,私心竊喜終於即將走下這個職位,再也不必去立法院備詢聽訓,可以回歸我最愛的研究工作。這年我六十七歲,因為已是特聘研究員,可以工作到七十歲,我也已開始規劃未來的三年要解出哪些題目,讓我專治了二十餘年的口語韻律研究,有一個完整的說法。
閱讀更多
2024-05-02
照護線上
糖尿病足潰瘍治療對於經濟負擔極大,若患者未能及早發現、儘速治療將一步步走向截肢的結局。「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閱讀更多
2024-04-08
張祐嘉(楊陽老師)
教育部統計,學生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補習班前線,一班有近三成孩子看身心科。比起擔憂成績問題,更重要的是探究在成績背後,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出了問題。身處補教最前線,近二十年來,種種教育怪象在張祐嘉眼前輪番搬演,不計其數的孩子從教育高塔墜落,來不及被接住……教育本應是昇華可塑性、構築夢想的殿堂,卻在社會及家庭的扭曲壓力下,變形成殘酷的修羅場,一個孩子的成長竟成了以成績決定人格,無休止的痛苦學習。大人膜拜高分,卻漠視問題的「根源」,還會有多少孩子成為榜單祭品?
閱讀更多
2024-04-01
郭美懿整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尚未平息,上週竹北一家舒肥肉類咖哩餐廳,也傳出民眾用餐後腸胃不適、狂拉肚子;今日(4/1)北市又傳出4位民眾到中山區連鎖壽司店用餐,「噁心嘔吐、腹瀉、起紅疹」,疑似又是一起食物中毒案。其實除了米酵菌酸這個致命細菌,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類型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4種,究竟什麼狀況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2024-03-26
林維信
阿強是個一生氣就容易暴走的少年。據老師轉述,只要他跟同學發生口角,他就會想打對方,而通常那時他已經氣瘋了,即使老師出面喝止也沒用。阿強曾經因為出手過重,把同學的眼鏡打碎。碎裂的眼鏡割傷同學的眼角,對方家長揚言要提告。
閱讀更多
2024-03-22
吳淡如
傳統媒體是鐵達尼號。很多行業都面臨夕陽西照。 事實上,不少精英,比我早看到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比我優秀的傳統媒體精英,看出傳媒終究是無可挽回,雖然還沒有死亡,但必然在慢慢消頹,他們很早就跳出來,成為自媒體的大鱷。 他們在跳出來創業前,也都備受質疑:原來不是很好嗎?開電視都看得到啊!如果他還來自農村,那麼家鄉父母一定會覺得他根本是「吃飽了換餓」。
閱讀更多
3/ 30
第 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