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白冰冰, Yogi
還記得20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高舉著雙手將支票對著燈,想看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把支票貼在額頭上,想感受一下被錢壓的滋味。
閱讀更多
2020-08-06
朴京玉
退休後讓生活充滿活力的方法相當多,筆者試著將眾多的方法彙整成六種,只要妥善運用這六種方法,對身體產生的助益就和補氣的四君子湯、補血的四物湯一樣。當然若是有餘裕的話,就像在引擎中添加潤滑油一樣食用補品也無妨。
閱讀更多
2020-07-02
吉兒.施萊辛格
作者吉兒.施萊辛格是CBS新聞網商業分析師,也是全國知名的「吉兒談錢」廣播節目主持人,她提供財務規劃和投資建議,將近30年之久。她的客戶有心臟外科名醫、備受推崇的律師、睿智的科學家與資深的企業管理者,但這些大家公認的聰明人卻在理財方面犯下大錯,而必須付出驚人的代價,像是失去家園、人生支離破碎、放棄追尋夢想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吉兒曾有幾次重大的投資失誤,她花了很多時間分析自己以及其他聰明人,為什麼會犯下類似錯誤。最後她明白:金錢深深牽動著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成為情緒的俘虜,所以,要探討如何聰明理財,就得先理解聰明人的情緒盲點。
閱讀更多
2020-06-29
闕又上
「安全」的投資,並不意味著投資結果一定有保障,安全指的是風險承受要適度,過少或過多,都不會有好的投資效果。
閱讀更多
2020-05-2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很多人都知道該把家裡無用的東西「斷捨離」,讓家裡的空間得到釋放,人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好。這個觀念同樣適用在套牢N年的股票上,但畢竟這些股票不是實體物,而且投資人又不甘心處分後就要承認虧損,所以反而成了很多人最不願意去面對的無用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20-05-29
賴佩霞
「同理心」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其中又涵蓋了兩個彼此相關的層次:一是「同理自己」,也就是先懂得體諒自己的感受及需要,二是有了同理自己的經驗之後,才有辦法「同理他人」,體會對方的感受及需要。
閱讀更多
2020-05-25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本文介紹,屆齡退休,55歲到65歲的人,該如何規劃理財,安然度過自己的餘生。國人平均餘命約80歲,但是你依法只能工作到65歲。沒有工作收入,但是有生活費支出的期間,平均至少15年(80歲減65歲=15年,如果你剛好符合平均壽命的話),該怎麼理財呢?
閱讀更多
2020-05-12
葛蘭.薩巴帝爾
每個人都想快速致富,或許你做得到,但這本書不能幫助你快速變有錢,而是會幫你加快變有錢的速度。不論你需要五年或二十年去達成你的財務自由數字,遊戲的規則對每個人來說都一樣:少花錢,多賺錢,最小化繳納的稅金,盡可能投資。之前說過,要建立創業家心態,講求的是善用時間,竭盡所能找出賺更多錢的方法。我從二○一○年才開始認真理財,全副心力都放在盡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賺到一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千萬元),以求在未來四十年不必繼續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幾年後,我發現自己有機會在五年內實現目標。但要達到這一點,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好計畫而已。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