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盧郁安
王伯伯從小開始學拳60多年,雖然已經73歲身體仍然硬朗,也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平常不菸不酒,到現在還是每天清晨3點半起床運動,自認是「銀髮界的資優生」。
閱讀更多
2018-07-05
盧郁安
52歲的張媽媽今年初喝了一杯鐵觀音奶茶後,心跳突然飆升為一分鐘120多下,她卻因擔心自己得了絕症,不願意就醫,抱持「能撐多久是多久」的消極態度。
閱讀更多
2018-03-08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編按:國標舞女王劉真因為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於今年2月前往台北榮總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中由於心臟功能恢復不良,先後置放葉克膜及右冠狀動脈支架,後續因心臟功能遲未恢復,裝置心室輔助器。二月下旬及三月初,劉真腦部先後發生栓塞與出血,造成腦壓上升,院方為她進行開顱減壓手術後,雖一度有起色,最終仍因腦壓過高,於3月22日晚間不幸辭世,享年44歲,令親友與粉絲相當哀痛不捨。-----------------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呢?我們的心臟有四個瓣膜,每個瓣膜就像一扇門,正常的開關可確保血流以正確的方向通過心臟。「主動脈瓣」指的是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瓣膜,也就是左心室的「門」,正常來說這扇門共有3片門片。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主動脈瓣狹窄」的原因包含先天異常與後天退化,輕微者不一定有症狀。治療方法有風險較高的傳統開心手術,以及相對安全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主動脈瓣膜狹窄,平時有哪些症狀?就醫時要注意哪些事情?相關內容請見下文:(2020/03/23更新)
閱讀更多
2017-12-29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62歲的王姓婦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心房顫動,儘管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仍多次中風,肢體行動不便,身體更是時常出現無故瘀青、像是家暴受害者的情形。後來才知道竟是抗凝血藥物惹的禍...
閱讀更多
2017-11-03
亞東紀念醫院/亞東院訊
男:其實我已經不愛妳了,我們分手吧?女:……我的心好痛? (語畢,女主角昏倒)連續劇中偶爾會出現這種誇張橋段,大部分人會覺得是為了戲劇效果,但現實中確實存在類似的疾病:它被稱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
閱讀更多
2017-08-03
李雪雯
全民健保不見得「什麼都給付」,即使民眾另外購買住院醫療險,假設不幸罹患特定重大疾病或傷病時,許多健保及住院醫療險都不給付的大筆金額花費,恐怕也只有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險,才能夠支應這些龐大的開銷。簡單來說,「重大疾病險」及「特定傷病險」就是讓被保險人在患病初期,就能領到一整筆保險金。它可以用來貼補龐大的醫療費用,或是做為緊急預備金,讓被保險人因病暫時無法工作、收入中斷時,作為薪資收入,避免因為疾病而造成整個家庭經濟陷入困境。這與單純「分次給付」型的住院醫療險,甚至是傳統癌症險,在功用上存有非常大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17-08-03
邱宜君
阿斯匹靈這神奇的老藥,近年陸續發現多項新用途,其中以心血管疾病預防成效最受矚目。但最近網路盛傳「胸痛或疑似中風時,立即配水含兩片阿斯匹靈可救人一命」,卻是錯誤的害命訊息。
閱讀更多
2016-10-27
林思宇
心肌梗塞患者越來越多、須放置支架治療者也日增,但支架很多種,哪一種最好?醫師說,血管支架像手機一樣,符合需求又可負擔即可,最重要的還是「術後保養」。
閱讀更多
2016-04-21
林思宇
「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時代來臨!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原本要在胸前畫出二十公分傷口,現在從鼠蹊部○.五公分傷口植入就可以完成,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讓兩年內可能往生者開啟嶄新人生。
閱讀更多
2016-04-07
林思宇
壓力大、天氣冷、股市暴跌、家人過世等,都是誘發心臟病發的危險因子;對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而言,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控制三高,才是保健的根本之道。
閱讀更多
8/ 9
第 8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