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NOW健康
現代人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且以外食居多,容易攝取高油、口味重鹹等,加上用餐後就趴著睡覺,使得不少民眾飽受胃脹氣、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之苦,而習慣服用胃藥已成為許多上班族的生活寫照。營養師劉宜洵表示,長期服用胃藥,恐引發副作用,建議在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評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衛益生菌,平日就做好胃腸道健康的維護。
閱讀更多
2024-05-02
林靜芸醫師
70歲的林太太有潔癖,常洗手,家裏每天打掃,維持乾淨。疫情期間,她用漂白水擦地,手腳用消毒劑清洗,還常備酒精噴桌椅,也噴自己的雙手。最近林太太雙手、雙腳關節皮膚炎,角質增生,發紅、落屑、龜裂、會癢。她以為自己沒洗乾淨,更加努力消毒,皮膚狀況卻愈變愈糟。社交場合雙手不敢與人握手,更慘的是去日本旅行,入關時,需要按指紋,林太太試了許多次,海關不肯放行,原來林太太皮膚炎嚴重到指紋也不見了。
閱讀更多
2024-04-02
照護線上
癌症免疫藥物利用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疾病,比起傳統化療有機會產生更顯著的治療成效,是近年來醫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也提供了更多肺癌治療選擇。不過,許多癌友及家屬仍對這個新興療法存有許多疑問,為此,肺癌權威醫師蔡俊明教授也特地整理出幾個患者常見疑問,希望幫助大家更了解癌症免疫藥物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3-18
楊雅馨
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大多要透過生物標記檢測尋找基因突變,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能協助癌症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過去必須自費且所費不貲,衛福部日前定案,最快5月起將19種癌別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每年有超過3萬名癌友受惠。
閱讀更多
2024-02-29
郭美懿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也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兇手,嚴重性不容小覷,因此許多人收到體檢報告時,發現自己血液中的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常會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胃幽門桿菌?下一步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4-02-05
照護線上
「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指出,病友的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閱讀更多
2024-02-05
照護線上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平時不僅要工作還要照顧小孩,卻突然被診斷肺腺癌且已腦部轉移,在確定有EGFR基因突變後,便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李岡遠醫師說,病友因為合併有腦轉移,建議再接受加馬刀治療,即為病友申請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2024-01-23
郭美懿
迎接春節除舊佈新,也別忘了趁機整理家庭藥箱!藥師提醒,多數家庭會存放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這些保健用品、藥品都有使用期限,必須經常汰換,才能避免失效、過期或誤食。而今年春節連假長達7天,為避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可於1月29日起開始領藥。
閱讀更多
2023-12-28
照護線上
「醫師,這次的抽血報告還好嗎?」30多歲的陳先生問。「數值又進步了!」醫師翻開病歷說,「這次的血小板是16萬/UL,已經在正常範圍。」「肝硬化的狀況呢?」陳先生問。「肝臟也有漸漸改善喔。」
閱讀更多
2023-11-27
數位內容部
秋冬季節轉換溫差大,除新冠肺炎、流感患者增加,呼吸道的另一威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也蓄勢待發。肺炎鏈球菌已被WHO列為 抗藥性 高的「超級細菌」,65歲以上、糖尿病、吸菸、高飲酒量及慢性病都是感染高風險群,衛福部疾管署今(11/27)日起開放1958年(含)以前出生的65歲以上民眾施打公費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呼籲民眾快接種!
閱讀更多
2/ 9
第 2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