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鄭閔聲、何欣潔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 早期 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閱讀更多
2023-10-20
NOW健康
突發性耳聾與循序漸進發生的重聽不同,它可能在一瞬間改變1個人的生活品質,擁有多年臨床治療經驗的耳鼻喉科權威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雖然少見,但若發生也千萬不要抱持僥倖心態被動等待症狀消失,務必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0-20
劉秀枝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閱讀更多
2023-10-19
郭美懿
81歲的張爺爺,原本很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別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而且很難理解他的說話邏輯。家人帶他就醫後檢查,排除腦部感染、荷爾蒙、營養不足等問題,發現張爺爺的心理量表(MMSE)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MRI也發現腦部腦萎縮(而非中風或腫瘤)。醫師並運用AI系統分析其腦部灰質大幅退化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1分鐘就測出張爺爺的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同步推估他已罹患 早期 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23-10-18
翁申霖
一名年約60多歲的婦人過去健檢時曾發現一顆肺結節,如今追蹤結果竟發現,肺結節已多達十顆,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一片肺如「滿天星」般,為什麼會如此?蘇一峰直指是生活習慣惹的禍!
閱讀更多
2023-10-18
照護線上
50多歲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就沒有好好服藥,平時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指出,長期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傷害,所以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後,病情急速惡化,出現雙腳水腫,走路也會喘。
閱讀更多
2023-10-16
莊宜芳醫師
75歲的林奶奶是輕度失智症患者,與她同住的先生是主要照顧者,兒女們住在附近,上班/上學日都會帶孫子孫女們回家一起吃晚餐。曾是高中老師的林奶奶,退休後做了很長時間的志工,也參加讀書會,但因為退化逐漸淡出這些社交活動,也不會主動聯繫過去熟識的朋友們,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中。在家中時無所事事,林奶奶會反覆問先生同樣的問題,或是一直確定他在哪裡?讓先生覺得與太太共處時幾乎無法做自己的事,感到壓力與煩躁…
閱讀更多
2023-10-12
NOW健康
突發性耳聾與循序漸進發生的重聽不同,它可能在一瞬間改變1個人的生活品質,擁有多年臨床治療經驗的耳鼻喉科權威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雖然少見,但若發生也千萬不要抱持僥倖心態被動等待症狀消失,務必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0-11
郭美懿
許多人忽略糖尿病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事實上不論「阿茲海默症」或「血管型失智症」,糖尿病患者的失智症罹病率都會上升。
閱讀更多
2023-10-0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趙閎毅整理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面對失智課題,如何提前辨認失智症狀、診斷和及時介入治療,將會是最關鍵的一步。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